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品种抗性生理反应及抗性遗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 晚疫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晚疫病菌的起源 | 第10-11页 |
·番茄晚疫病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无性生殖 | 第11-12页 |
·有性生殖 | 第12-13页 |
·病原菌的交配型 | 第13页 |
·寄主分化 | 第13-14页 |
·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化 | 第14-16页 |
·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化 | 第14-15页 |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化 | 第15-16页 |
2. 晚疫病的发病规律 | 第16-18页 |
·晚疫病的发病特点 | 第16-17页 |
·气象因子与发病规律 | 第17-18页 |
3. 番茄晚疫病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固有的抗病因子 | 第18-22页 |
·结构特征在抗病性中的作用 | 第18页 |
·防御酶在抗病性中的作用 | 第18-21页 |
·植物保卫素在抗病性中的作用 | 第21页 |
·植物病原相关蛋白在抗病性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诱发的抗病反应 | 第22页 |
4. 晚疫病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晚疫病抗性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晚疫病的抗性类型 | 第23-24页 |
·番茄晚疫病的抗性遗传 | 第24页 |
·番茄抗晚疫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 第24-26页 |
·番茄晚疫病的抗病育种研究 | 第26页 |
·番茄晚疫病分子标记及抗性基因定位 | 第26-28页 |
·垂直抗性基因标记 | 第26-27页 |
·水平抗性 QTL 标记染色体定位 | 第27-28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8-30页 |
第一章 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 第30-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40页 |
第二章 番茄抗晚疫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 第40-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三章 番茄对晚疫病菌的生理反应研究 | 第48-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3. 讨论 | 第55-59页 |
第四章 番茄对晚疫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 第59-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