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21页
 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第8-12页
 第二节 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第12-18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方法第18-21页
第一章 印度佛教业报轮回思想的中国化与中国艺术形神论的最初建构第21-39页
 第一节 印度佛教业报轮回思想的中国化、形神化第21-32页
 第二节 形神化的佛教业报轮回思想与中国艺术形神论的最初建构第32-37页
 第三节 结语第37-39页
第二章 印度佛教言意观的中国化与中国文论言意观的建构第39-55页
 第一节 印度佛教言意观的中国化第39-48页
 第二节 中国化的佛教言意观与中国古代文论言意观的建构第48-54页
 第三节 结语第54-55页
第三章 印度佛教思想的中国化与中国文论意境理论的建构第55-84页
 第一节 印度佛教言意观的中国化与意境初级形态理论的建构第55-58页
 第二节 印度佛教“识”“境”观念的中国化与唐代意境理论的建构第58-69页
 第三节 印度佛教“三量”思维的中国化与王夫之意境创造论的建构第69-72页
 第四节 西方文化与文论的中国化与王国维境界论的建构第72-83页
 第五节 结语第83-84页
第四章 印度佛教思想的中国化与中国诗法理论的建构第84-103页
 第一节 参与中国诗法论建构的印度佛教思想的中国化第84-93页
 第二节 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与中国诗法论的建构第93-102页
 第三节 结语第102-103页
第五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的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心创作论的建构第103-127页
 第一节 印度佛教心性论的中国化第103-117页
 第二节 印度佛教心性论中国化的成果与中国文论心创作论的建构第117-126页
 第三节 结语第126-127页
第六章 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建构第127-164页
 第一节 印度佛教空论的中国化与中国文艺空范畴的建构第127-139页
 第二节 印度佛教圆观念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圆范畴的建构第139-148页
 第三节 印度佛教思想的中国化与中国诗学“自得”范畴的新建构第148-163页
 第四节 结语第163-164页
第七章 结论:从印度佛教中国化到西方文论中国化——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建构的启示意义第164-178页
 第一节 中国文论家汲取印度佛教思想建构文论的经验第164-168页
 第二节 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建构的启示意义第168-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8页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188-190页
后记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主体需求驱动的区域虚拟企业结盟机制及其控制策略
下一篇:北宋禅宗思想史及其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