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OD矩阵推算模型及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4-21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21-22页 |
·动态OD矩阵推算方法的分类 | 第22-24页 |
·动态OD推算理论中的关键问题 | 第24-26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2章 多目标最短路问题研究 | 第30-56页 |
·车辆路径选择问题 | 第30-32页 |
·双目标最短路有效解的快速算法 | 第32-37页 |
·双目标最短路模型的构造 | 第32-33页 |
·双目标最短路算法分析 | 第33-35页 |
·算法的具体步骤 | 第35-36页 |
·算例分析 | 第36-37页 |
·多目标最短路模型及算法研究 | 第37-46页 |
·问题描述及模型构造 | 第38-39页 |
·基于格序偏好的模糊多目标最短路算法 | 第39-43页 |
·实例分析 | 第43-46页 |
·基于相似度的合理替换路径获取方法研究 | 第46-54页 |
·问题描述及模型构造 | 第47-49页 |
·方法分析与算法步骤 | 第49-51页 |
·实例分析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理想 DUO条件下VI模型及其解法 | 第56-75页 |
·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介绍 | 第56-59页 |
·城市交通配流模型的意义与特征 | 第56页 |
·城市 DTA理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56-59页 |
·基于理想路径、路段阻抗 VI模型 | 第59-6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9页 |
·符号与相关约束 | 第59-60页 |
·基本约束 | 第60-62页 |
·变分不等式模型 | 第62-68页 |
·改进的变分不等式混沌搜索算法 | 第68-74页 |
·混沌搜索算法 | 第69-70页 |
·改进后的混沌优化算法步骤 | 第70-71页 |
·算法收敛性说明 | 第71-72页 |
·优化实例分析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动态OD矩阵估计中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 | 第75-92页 |
·符号定义 | 第75-76页 |
·动态 OD估计中的交通检测器布置原则 | 第76-78页 |
·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的建立 | 第78页 |
·模糊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 | 第78-87页 |
·模糊格序决策理论的提出 | 第78-80页 |
·模糊多目标单层次格序决策方法 | 第80-83页 |
·模糊多目标多层次格序决策的方法 | 第83-87页 |
·实例分析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动态OD推算模型及算法研究 | 第92-120页 |
·交叉口动态 OD矩阵估计模型及算法 | 第92-99页 |
·问题描述及模型的建立 | 第92-93页 |
·基于既约梯度变尺度混合混沌算法 | 第93-96页 |
·实例分析 | 第96-99页 |
·高速公路动态 OD估计模型及算法 | 第99-113页 |
·问题描述及变量定义 | 第99-101页 |
·走行时间的计算和拓展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4页 |
·基于既约梯度投影的变尺度混沌搜索算法 | 第104-108页 |
·实例分析 | 第108-113页 |
·全路网动态OD矩阵推算模型及算法 | 第113-119页 |
·问题描述及变量定义 | 第11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13-114页 |
·算法设计 | 第114-116页 |
·实例分析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结论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4-136页 |
一. 发表的论文 | 第134-135页 |
二. 科研活动 | 第135-136页 |
三. 著作 | 第136页 |
四. 作者简介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