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公司人力资本经营模式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我国对高级人才需求增加 | 第9-10页 |
| ·我国的人力资本流动市场尚未完善 | 第10页 |
| ·我国高级人才中介组织发展落后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将人力资本经营观点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 第11页 |
| ·有助于改变我国高级人才流动落后的局面 | 第11页 |
| ·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分析归纳方法与系统论方法 | 第14-15页 |
| ·定量分析 | 第15页 |
| ·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 | 第15-16页 |
| 第2章 猎头公司人力资本经营概述 | 第16-33页 |
| ·人力资本的特性 | 第16-18页 |
| ·内生性 | 第16-17页 |
| ·外生性 | 第17-18页 |
| ·人力资本的运动过程 | 第18-19页 |
| ·人力资本经营观点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4页 |
| ·内涵及框架 | 第20-21页 |
| ·人力资本经营重要性视角 | 第21页 |
| ·国家视角 | 第21-22页 |
| ·个人视角 | 第22页 |
| ·企业视角 | 第22-24页 |
| ·行业视角 | 第24页 |
| ·本文对人力资本经营概念的界定 | 第24-27页 |
| ·人力资本经营的概念 | 第25页 |
| ·人力资本经营的主体 | 第25-26页 |
| ·人力资本经营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猎头公司的界定及发展 | 第27-29页 |
| ·猎头公司由来与猎头公司的界定 | 第27-28页 |
| ·猎头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28页 |
| ·我国猎头业的兴起与发展 | 第28-29页 |
| ·猎头公司人力资本经营流程 | 第29-33页 |
| ·了解客户 | 第29-30页 |
| ·谈判签约 | 第30页 |
| ·市场搜寻 | 第30-31页 |
| ·甄选游说 | 第31页 |
| ·客户面试 | 第31页 |
| ·人选试用 | 第31-33页 |
| 第3章 人力资本经营模式 | 第33-41页 |
| ·人力资本经营模式概述 | 第33-36页 |
| ·企业的人力资本经营模式 | 第33-34页 |
| ·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本经营模式 | 第34-35页 |
| ·个人的人力资本经营模式 | 第35-36页 |
| ·中介机构的人力资本经营模式 | 第36页 |
| ·人力资本经营模式比较 | 第36-37页 |
| ·企业模式 | 第37页 |
| ·培训机构模式 | 第37页 |
| ·个人模式 | 第37页 |
| ·中介机构模式 | 第37页 |
| ·人力资本经营模式创新 | 第37-41页 |
| ·隐性人力资本与显性人力资本 | 第38-40页 |
| ·对隐性人力资本与显性人力资本的经营 | 第40-41页 |
| 第4章 猎头公司人力资本经营模式改进 | 第41-52页 |
| ·猎头公司在人力资本经营中的角色研究 | 第41-42页 |
| ·人力资本的“探矿者” | 第41页 |
| ·人力资本的“开采者” | 第41-42页 |
| ·猎头公司人力资本经营的改进建议 | 第42-45页 |
| ·拓宽人力资本探索范围 | 第42-43页 |
| ·隐性人力资本经营 | 第43-45页 |
|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 第45-52页 |
| ·数据挖掘简介 | 第45-46页 |
| ·聚类分析在猎头人力资本挖掘中的应用 | 第46-52页 |
| 第5章 猎头公司人力资本经营案例研究 | 第52-62页 |
| ·背景资料 | 第52-53页 |
| ·公司情况 | 第52-53页 |
| ·北方猎头“狩猎”流程 | 第53页 |
| ·经营态势分析 | 第53-58页 |
| ·北方猎头竞争环境分析 | 第53-57页 |
| ·北方猎头价值链分析模型 | 第57-58页 |
| ·北方猎头人力资本经营方式探究 | 第58-6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后 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