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西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一、导论第1-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7-9页
  1. 当代学者对德育概念的争论第7-8页
  2. 德育中的道德概念误区第8-9页
 (二) 本文对选题的理解第9-14页
  1. 选题的含义第9页
  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页
  3. 对德育概念界定第9-10页
  4. 研究的现状第10-14页
  5. 研究思路第14页
二、中国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考察及其特点分析第14-25页
 (一) 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考察第14-18页
  1. “道”、“德”的出现第14-16页
  2. “道”、“德”分用第16页
  3. “道”、“德”之间产生联系第16-17页
  4. “道”、“德”连用第17-18页
 (二) 传统“道德”概念历史演变的特点第18-25页
  1. “道德”概念演变的动态发展性第18-20页
  2. “道德”概念内涵的层次性第20-22页
  3. 源于生活的传统道德第22-23页
  4. 传统“道德”对生命意义的关注第23-25页
  5. “道德”内涵不断僵化第25页
三、西方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考察及其特点分析第25-41页
 (一) 西方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考察第25-28页
 (二) 西方传统道德内涵演变的特点第28-41页
  1. 道德演变过程中生活基础的凸现与疏离第28-36页
  2. 道德演变过程中生命意识的遮蔽与显现第36-39页
  3. “德性道德”向“规则道德”的转化——道德内涵不断狭隘化的过程第39-41页
四、中西“道德”概念历史演变的共性分析第41-44页
 (一) 从“道德”的造词过程看第42页
 (二) 从“道德”的内涵看第42-43页
 (三) 从“道德”产生的理论根基看第43-44页
五、中西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对道德教育改革的现代启示第44-48页
 (一) 树立多维“道德”观第44-45页
 (二) 构建以“生命.实践”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体系第45页
 (三) 创建开放式、层次性、一体化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第45-46页
 (四) 建立内涵丰富、多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第46-47页
 (五) 强调道德教育过程中个体的动态参与第47-48页
六、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理投资、道德风险与市场效率
下一篇:1911-1928年福建邮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