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答”走向“学问”--“学问”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模式建构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 引论 | 第11-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二、研究的进展 | 第13-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学答"教学批判 | 第19-34页 |
一、"学答"教学现象扫描 | 第19-25页 |
二、"学答"教学的特点 | 第25-27页 |
三、"学答"教学的弊端 | 第27-30页 |
四、"学答"教学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五、"学答"教学的出路:走向"学问"教学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学问"教学研究的意义 | 第34-60页 |
一、何以学 | 第34-42页 |
二、何以问 | 第42-46页 |
三、何以学"问" | 第46-50页 |
四、何以学"问"教学 | 第50-53页 |
五、何以研究"学问"教学 | 第53-60页 |
第四部分 "学问"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60-93页 |
一、"学问"教学的哲学基础 | 第60-64页 |
二、"学问"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第64-75页 |
三、"学问"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 第75-90页 |
四、"学问"教学的脑科学基础 | 第90-93页 |
第五部分 "学问"教学的历史积淀 | 第93-107页 |
一、古代的"学问"教学思想 | 第93-96页 |
二、近现代的"学问"教学思想 | 第96-100页 |
三、当代的学"问"教学思想 | 第100-107页 |
第六部分 "学问"教学的现实呼唤 | 第107-130页 |
一、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 第107-108页 |
二、"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 第108-109页 |
三、国民创造性的缺失对教育的挑战 | 第109-110页 |
四、国民想象力的日趋萎缩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 第110-111页 |
五、师生问题意识的欠缺对"学问"教学的呼唤 | 第111-130页 |
第七部分 问题、提问与提问能力 | 第130-142页 |
一、问题 | 第130-135页 |
二、提问的方式与方法 | 第135-139页 |
三、提问能力的含义与结构 | 第139-140页 |
四、儿童提问能力的发展 | 第140-142页 |
第八部分 "学问"教学的实质 | 第142-157页 |
一、"学问"教学的含义 | 第142-153页 |
二、学"问"教学的特点 | 第153-157页 |
第九部分 "学问"教学的模式建构 | 第157-164页 |
一、教学模式与"学问"教学模式 | 第157-159页 |
二、"学问"教学基本模式的建构 | 第159-164页 |
第十部分 "学问"教学的实践策略 | 第164-190页 |
一、"学问"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 第164-172页 |
二、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172-188页 |
三、教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论原则 | 第188-190页 |
结束语 | 第190-202页 |
一、总结与反思 | 第190-191页 |
二、前瞻与期待 | 第191-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11页 |
后记 | 第211-213页 |
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用) | 第213-215页 |
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用) | 第215-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