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新型主动轮廓线模型及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主动轮廓线模型的应用 | 第11-13页 |
| ·唇读 | 第11页 |
| ·医学分析及诊断 | 第11页 |
| ·计算机动画 | 第11-12页 |
| ·智能机器人和监控系统 | 第12页 |
| ·生物测定学 | 第12页 |
| ·视频压缩 | 第12页 |
| ·人机交互 | 第12-13页 |
| ·主动轮廓线模型的研究前景展望 | 第13页 |
| ·模糊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第2章 基于重心的主动轮廓线模型 | 第16-28页 |
| ·主动轮廓线模型的分类 | 第16-17页 |
| ·参数主动轮廓线模型 | 第17-22页 |
| ·Snake 模型 | 第17-19页 |
| ·能量最小化 | 第19-20页 |
| ·基于局域形状约束的方法 | 第20页 |
| ·基于全局形状约束的方法 | 第20-21页 |
| ·参数模型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1-22页 |
| ·几何主动模型和离散主动模型 | 第22-23页 |
| ·图像引力和重心的提出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基于Fuzzy 和HMM 的蛇点搜索 | 第28-37页 |
| ·HMM 模型的基本结构 | 第28-29页 |
| ·HMM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29-31页 |
| ·基于HMM 的蛇点搜索 | 第31-33页 |
| ·基于Fuzzy 和HMM 的蛇点搜索方法 | 第33-34页 |
| ·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基于图像引力及PSO 的主动轮廓线模型 | 第37-47页 |
| ·微粒群算法 | 第37-41页 |
| ·PSO 原理 | 第37-39页 |
| ·参数分析 | 第39-40页 |
| ·应用 | 第40-41页 |
| ·微粒群算法在主动轮廓线模型上的应用 | 第41-43页 |
| ·仿真结果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基于PCNN 及PSO 的主动轮廓线模型 | 第47-58页 |
| ·PCNN | 第47-50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PCNN 基本模型 | 第47-48页 |
| ·PCNN 的特性 | 第48-49页 |
| ·PCNN 的应用 | 第49-50页 |
| ·基于PCNN 和PSO 的主动轮廓线模型 | 第50-53页 |
| ·PCNN 主动轮廓线模型 | 第50-51页 |
| ·模型的改进 | 第51-53页 |
| ·仿真结果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数字图像处理的实现 | 第58-70页 |
| ·图像和调色板 | 第58-60页 |
| ·灰度图 | 第60页 |
| ·GDI 位图 | 第60-62页 |
| ·设备无关位图 | 第62-65页 |
| ·使用VC++实现主动轮廓线模型算法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