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知识员工 | 第9页 |
·激励体系 | 第9-10页 |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体系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国内外对知识员工的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4页 |
·国外的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国内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 知识员工激励的一般理论回顾 | 第15-25页 |
·强化理论 | 第15-16页 |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第15页 |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6-20页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17页 |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 第17-19页 |
·奥尔德弗的 ERG理论 | 第19页 |
·麦克利兰的三重需要理论 | 第19-20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 第22页 |
·波特与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 第22-23页 |
·总结 | 第23-25页 |
3 知识员工的特征以及激励体系构建 | 第25-34页 |
·知识员工的心理需求分析 | 第25-29页 |
·物质需求 | 第27页 |
·个体成长 | 第27页 |
·工作自主性需要 | 第27-28页 |
·尊重与参与需要 | 第28页 |
·业务成就需要 | 第28-29页 |
·知识员工及其工作特点 | 第29-31页 |
·知识员工的工作特点 | 第29-30页 |
·知识员工的个性特点 | 第30-31页 |
·基于知识员工特征的激励体系概述 | 第31-34页 |
4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体系的内部环境构建 | 第34-50页 |
·再造企业组织结构 | 第34-42页 |
·传统科层制组织结构在激励知识员工时必须变革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激励知识员工的组织变革的方法 | 第37-38页 |
·建立学习型组织,激励知识员工 | 第38-42页 |
·塑造激励知识员工的企业文化 | 第42-50页 |
·企业文化概述 | 第42-43页 |
·企业文化对知识员工的柔性激励功能 | 第43-46页 |
·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 第46-50页 |
5 激励知识员工的微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管理学视角 | 第50-69页 |
·建立知识员工的人力资本开发的投资激励子体系 | 第50-54页 |
·知识员工专用性人力资本开发的投资激励 | 第50-52页 |
·知识员工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开发的投资激励 | 第52-53页 |
·提高知识员工人力资本开发的投资效果的措施 | 第53-54页 |
·构建知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激励子体系 | 第54-58页 |
·对知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 | 第55-56页 |
·制定知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思路 | 第56-58页 |
·构建知识员工的绩效管理激励子体系 | 第58-64页 |
·对知识员工的绩效管理的难点 | 第59-60页 |
·知识员工的绩效考核难点的解决方案 | 第60-64页 |
·构建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子体系 | 第64-69页 |
·知识员工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 第64-65页 |
·知识员工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 | 第65-67页 |
·知识员工薪资框架构成设计 | 第67-69页 |
6 知识员工的产权激励子体系构建:经济学视角 | 第69-78页 |
·知识员工的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及其带来的激励问题 | 第69-70页 |
·知识员工的产权激励方式——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 | 第70-73页 |
·企业所有权分配的一般决定因素分析 | 第70-71页 |
·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知识员工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理论分析 | 第71-73页 |
·知识员工的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激励模式 | 第73-78页 |
·股票期权模式 | 第74-75页 |
·职工持股计划(ESOP)模式 | 第75-76页 |
·有限合伙制激励方式 | 第76-78页 |
结束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