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1.1 葛根的种类以及分布 | 第10页 |
1.1.1 葛根的种类 | 第10页 |
1.1.2 葛根的分布 | 第10页 |
1.2 葛根的化学成分以及利用价值 | 第10-12页 |
1.2.1 葛根的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1.2.2 葛根的食用价值 | 第11页 |
1.2.3 葛根的药用价值 | 第11页 |
1.2.4 葛根的农业价值 | 第11-12页 |
1.3 葛根异黄酮 | 第12-22页 |
1.3.1 定义及分布 | 第12页 |
1.3.2 葛根异黄酮的种类 | 第12-13页 |
1.3.3 葛根异黄酮的化学结构 | 第13-14页 |
1.3.4 葛根异黄酮的提取方法 | 第14-16页 |
1.3.5 葛根异黄酮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6-19页 |
1.3.6 葛根异黄酮的药理作用 | 第19-22页 |
1.4 酶的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1.4.1 纤维素酶作用机制 | 第22页 |
1.4.2 木聚糖酶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酶法提取葛根渣中异黄酮的研究 | 第25-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25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1.3 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的测定 | 第26-27页 |
2.1.4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第27-28页 |
2.1.5 总异黄酮的醇提法 | 第28页 |
2.1.6 酶法提取葛根总异黄酮 | 第28-29页 |
2.1.7 葛根素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9页 |
2.1.8 葛根总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2.2.1 纤维素酶对葛根渣总异黄酮提取的影响 | 第29-31页 |
2.2.2 木聚糖酶对葛根渣总异黄酮提取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3 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协同作用对葛根渣总异黄酮提取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A.niger ZU-01固态发酵葛根渣的研究 | 第34-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3.1.1 菌种 | 第34页 |
3.1.2 培养基 | 第34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3.1.4 固态发酵 | 第35页 |
3.1.5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第35页 |
3.1.6 CMC酶活力的测定 | 第35-36页 |
3.1.7 总异黄酮的醇提法 | 第36页 |
3.1.8 紫外法测定总异黄酮的含量 | 第36页 |
3.1.9 HPLC法测定醇提液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2.1 Aspergillus niger ZU-01固态发酵进程 | 第37-39页 |
3.2.2 固态发酵条件对总异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3 葛根渣固态发酵前后醇提液中成分的比较 | 第41-43页 |
3.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A.niger ZU-02固态发酵葛根渣的研究 | 第44-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4.1.1 菌种 | 第44页 |
4.1.2 培养基 | 第44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4.1.4 固态发酵 | 第44页 |
4.1.5 木聚糖酶活力测定 | 第44-45页 |
4.1.6 CMC酶活力测定 | 第45页 |
4.1.7 纤维二糖酶活力测定 | 第45-46页 |
4.1.8 葡萄糖氧化酶法 | 第46-47页 |
4.1.9 总异黄酮的醇提法 | 第47页 |
4.1.10 紫外法测定总异黄酮的含量 | 第47页 |
4.1.11 HPLC法测定葛根异黄酮成分的含量 | 第4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4.2.1 Aspergillus niger ZU-02固态发酵进程 | 第47-49页 |
4.2.2 固态发酵条件对总异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3 Aspergillus niger ZU-02发酵曲醇提液中成分测定 | 第50-52页 |
4.2.4 发酵曲醇提液中异黄酮成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 | 第52-54页 |
4.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葛根异黄酮精制的研究 | 第55-6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5.1.1 树脂 | 第55页 |
5.1.2 上柱异黄酮溶液的制备 | 第55页 |
5.1.3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55-56页 |
5.1.4 静态吸附 | 第56页 |
5.1.5 静态解吸 | 第56-57页 |
5.1.6 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的绘制 | 第57页 |
5.1.7 动态吸附 | 第57页 |
5.1.8 动态解吸 | 第57-58页 |
5.1.9 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58页 |
5.1.10 树脂再生 | 第58页 |
5.1.11 精制后异黄酮纯度测定 | 第5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5.2.1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实验 | 第58-60页 |
5.2.2 动态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60-62页 |
5.2.3 动态解吸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5.2.4 精制后异黄酮纯度的测定 | 第64页 |
5.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9页 |
6.1 结论 | 第66-68页 |
6.2 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