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 (一) 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 | 第9页 |
| (二) 彝族儿童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9-10页 |
| (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带给笔者的思考 | 第10页 |
| (四) 笔者的经历导向研究彝族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二) 实际意义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一、入学准备的定义 | 第13-15页 |
| (一) 学习准备和入学准备 | 第13页 |
| (二) 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 | 第13-14页 |
| (三) 入学准备源于儿童发展理论 | 第14页 |
| (四) 入学准备亦称“关键期” | 第14页 |
| (五) 入学准备包括儿童、学校以及家庭和社区三方面的准备 | 第14-15页 |
| (六) 入学准备是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状态 | 第15页 |
| 二、入学准备标准 | 第15-17页 |
| (一) 认知与通识 | 第15页 |
| (二) 身体和运动发展 | 第15-16页 |
| (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 第16页 |
| (四) 学习方式 | 第16页 |
| (五) 语言能力 | 第16-17页 |
| 三、中国儿童入学准备现状 | 第17-18页 |
| 四、入学准备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一) 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二) 父母特征 | 第19页 |
| (三) 学前教育经历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五、国内彝族儿童教育的研究 | 第20-21页 |
| 六、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反思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2-3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22-24页 |
| (一) 德昌县概况 | 第22-23页 |
| (二) 茨达乡概况 | 第23-24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一) 测查法 | 第24页 |
| (二) 录像观察法 | 第24-25页 |
| (三) 作品分析法 | 第25页 |
| 四、研究工具 | 第25-31页 |
| (一) 认知领域 | 第25-27页 |
| (二) 语言领域 | 第27-28页 |
| (三) 健康领域 | 第28-30页 |
| (四) 社会艺术领域 | 第30页 |
| (五) 学习品质领域 | 第30-31页 |
| 五、研究过程 | 第31-33页 |
| (一) 测查前的准备工作 | 第31-32页 |
| (二) 正式测查 | 第32-33页 |
| (三) 测查结束 | 第33页 |
| 六、研究的限制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34-60页 |
| 一、彝族儿童五大领域准备现状 | 第34-52页 |
| (一) 语言领域 | 第34-39页 |
| (二) 认知领域 | 第39-42页 |
| (三) 学习品质领域 | 第42-44页 |
| (四) 健康领域 | 第44-49页 |
| (五) 艺术领域 | 第49-52页 |
| 二、彝族儿童入学准备的优势、弱势领域分析 | 第52-56页 |
| (一) 彝族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稍弱于汉族儿童 | 第52-53页 |
| (二) 彝族儿童的认知水平、学习品质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 第53-55页 |
| (三) 彝族儿童入学准备的优势——身体动作与运动技能发展好 | 第55-56页 |
| 三、综合讨论 | 第56-60页 |
| (一) 彝族儿童入学准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 第56页 |
| (二) 关于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彝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三) 关于一年的学前班教育对彝族儿童入学准备的作用 | 第58页 |
| (四) 对研究工具的讨论与分析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影响彝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原因分析 | 第60-68页 |
| 一、家庭环境 | 第60-62页 |
| (一) 家庭的教养观念落后 | 第60-61页 |
| (二) 彝族家长对学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低 | 第61页 |
| (三) 家庭教育投资不足 | 第61-62页 |
| 二、学校环境 | 第62-66页 |
| (一) 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不能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 第62-63页 |
| (二) 学前班的师资投入少,设施简陋,影响彝族儿童健康成长 | 第63-64页 |
| (三) 学前班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单调 | 第64-66页 |
| 三、缺少社会力量的支持、关注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优化彝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建议 | 第68-73页 |
| 一、家庭方面 | 第68-69页 |
| (一) 父母转变家庭教养观念,重视彝族儿童的早期教育 | 第68-69页 |
| (二) 父母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 | 第69页 |
| 二、学校方面 | 第69-72页 |
| (一) 提供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组织活动能力——重视游戏对儿童的发展 | 第69-70页 |
| (二) 学校对彝族儿童实行有规模的寄宿制,解决彝族儿童的入学问题 | 第70-71页 |
| (三) 教师采取双语教学 | 第71-72页 |
| 三、政府方面 | 第72-73页 |
| (一) 改善彝族的居住环境 | 第72页 |
| (二) 当地政府增加经费投入,改善条件,给予彝族儿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 第72-73页 |
| 结语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