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探索--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江西省L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表格目录第11页
图表目录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6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5页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目标第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16-25页
 一、概念界定第16-17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7-20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第17-18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第18-20页
 三、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理论基础第20-25页
  (一) 发展生态学理论第21-22页
  (二) 教师社会化理论第22-23页
  (三) 符号互动理论第23-25页
第三章 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述要第25-36页
 一、强化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的价值第25-26页
 二、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构成内容第26-33页
  (一) 入职培训的目标第26-28页
  (二) 入职培训的制度第28-30页
  (三) 入职培训的内容第30-31页
  (四) 入职培训的方式第31-32页
  (五) 入职培训的评价第32-33页
 三、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特点分析第33-36页
  (一) 新教师与老教师培训的特点比较第33-34页
  (二) 城市新教师与农村新教师的入职培训特点比较第34-36页
第四章 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调查——以江西省L 县为例第36-50页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与调查内容的设置第36-38页
  (一) 调查准备第36-37页
  (二) 调查实施第37-38页
 二、L 县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第38-44页
  (一) 2008 年~2010 年各年度入职初中新教师基本情况第38页
  (二) 入职培训制度建设及管理基本情况第38-39页
  (三) 入职培训的师资第39-40页
  (四) 入职培训的时间第40-41页
  (五) 入职培训的内容第41-42页
  (六) 入职培训的形式第42-43页
  (七) 入职培训的评价第43页
  (八) 新教师对入职培训的期望第43-44页
 三、L 县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结果分析及其主要特点第44-50页
  (一) 结果分析第44-47页
  (二) 主要特点第47-50页
第五章 入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50-65页
 一、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第50-57页
  (一) 观念层面第50-52页
  (二) 制度与管理层面第52-53页
  (三) 内容层面第53-55页
  (四) 形式与途径层面第55页
  (五) 评价层面第55-56页
  (六) 其他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第56-57页
 二、新教师入职培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57-65页
  (一) 教育与社会环境:外环境与大环境的影响第58-60页
  (二) 入职培训环境与学校环境:中环境的影响第60-64页
  (三) 新教师的社会化经历与个体因素:小环境的影响第64-65页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第65-72页
 一、加强对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的认识第65-66页
  (一) 农村初中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与智力支撑第65-66页
  (二) 农村初中新教师是提升未来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关键第66页
 二、完善制度与管理第66-67页
  (一) 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入职培训制度建设第66页
  (二) 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执行与监督第66-67页
 三、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第67页
 四、改进培训内容、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第67-68页
  (一) 增加关于农村社会与教育的知识第67页
  (二) 加强对新教师的人文关怀第67-68页
  (三) 加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改进课程的组织与呈现方式第68页
  (四) 建立课程资源库,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延续性第68页
 五、改进培训方式第68-70页
  (一)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第68页
  (二) 进一步完善校本入职培训第68-69页
  (三) 大力加强自我培训第69页
  (四) 推动片区、城乡教学交流与研讨第69-70页
  (五) 加强新教师与农村社会的联系第70页
 六、建立合理的培训评价体系第70-72页
后记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附录一:调查问卷第77-81页
附录二:访谈提纲第81-82页
附录三: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