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仿生机器人运动形态的三维动态仿真

第一章 绪论第1-18页
   ·开发仿生机器人三维动态仿真系统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仿生机器人动态仿真的背景第8-9页
     ·仿生机器人动态仿真的意义第9页
   ·仿生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状况第9-15页
   ·仿生机器人动态仿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本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仿生机器人动态仿真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第18-36页
   ·计算机图形图像变换技术第18-20页
   ·OpenGL 技术第20-26页
     ·Wi1132 下OpenGL 的运行机制第21-22页
     ·OpenGL 工作流程第22-23页
     ·OpenGL 基本功能第23-25页
     ·VC++调用OpenGL 简介第25-26页
   ·OpenGL 与Windows 图形接口设置方法第26-30页
     ·Windows 操作系统对OpenGL 的支持第26页
     ·利用VC++设置OpenGL 和Windows 图形接口的步骤第26-27页
     ·利用VC++设置OpenGL 和Windows 图形接口的实现第27-30页
   ·真实感图形生成技术第30-32页
     ·融合技术第30-31页
     ·反走样技术第31页
     ·雾化技术第31-32页
   ·三维动画技术第32-35页
     ·动画的形成第32-34页
     ·动画的分类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仿生机器人动态仿真系统的开发设计第36-56页
   ·软、硬件平台的选择第36页
   ·系统类库设计第36-38页
     ·三维图形类第37页
     ·属性类第37-38页
     ·场景类第38页
   ·软件接口的设计第38-43页
     ·3DS 文件格式第39-42页
     ·软件接口设计第42-43页
   ·仿生机器人动态仿真系统的设计第43-49页
     ·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转换第43-45页
     ·3DS 模型的C++描述第45-47页
     ·色彩、材质、纹理、光照和背景的处理第47页
     ·运动方式的处理第47-49页
   ·碰撞检测第49-50页
   ·用户界面设计第50-54页
     ·交互界面设计第51-53页
     ·机器人工作环境的渲染第53-54页
   ·系统的优化技术第54-55页
     ·改进的显示列表技术第54页
     ·双缓存技术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蝗虫仿生学基础及其跳跃实验研究第56-62页
   ·蝗虫的形态结构第56-58页
   ·蝗虫跳跃试验装置及实验研究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仿生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的动态仿真分析第62-90页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第62-64页
   ·虚拟样机技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第64-68页
     ·数值计算的方法第64-65页
     ·坐标的选择第65-66页
     ·多刚体的自由度第66页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66页
     ·计算分析过程第66-67页
     ·定义约束和运动第67-68页
   ·建立虚拟样机模型的参数准备第68-70页
     ·运动学参数第68页
     ·质量特性参数第68-69页
     ·力学特性参数第69页
     ·外界参数第69-70页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第70-73页
   ·动态仿真的步骤第73-76页
   ·仿生机器人运动过程的研究第76-79页
     ·运动特性的分析第76-77页
     ·机构运动的描述第77-78页
     ·关节动作曲线规划第78-79页
     ·碰撞与干涉检测第79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79-85页
     ·腿部和躯体的位移分析第80-81页
     ·腿部和躯体的速度分析第81-82页
     ·腿部和躯体的加速度分析第82-83页
     ·各关节的受力分析第83-84页
     ·各关节的力矩分析第84-85页
   ·虚拟样机的参数化建模第85-86页
   ·敏感性分析第86-89页
     ·创建设计变量第86-87页
     ·试验设计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90-93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90-91页
   ·后继工作的展望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摘要第98-101页
Abstract第101-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起重机运行机构底座处裂纹形成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台湾蒋氏当权时期的对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