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大藏经》中有关隋唐时期政治社会情况的资料及研究 | 第11-39页 |
第一节 佛教与隋朝的政治社会 | 第12-20页 |
一、隋文帝与佛教 | 第12-17页 |
二、隋炀帝与佛教 | 第17-20页 |
第二节 佛教与唐朝的政治社会 | 第20-39页 |
一、唐高祖与佛教 | 第20-22页 |
二、太宗与佛教 | 第22-24页 |
三、高宗与佛教 | 第24-25页 |
四、武则天与佛教 | 第25-27页 |
五、中、睿二宗与佛教 | 第27-29页 |
六、玄宗与佛教 | 第29-31页 |
七、肃宗与佛教 | 第31-32页 |
八、代宗与佛教 | 第32页 |
九、德、顺二宗与佛教 | 第32-33页 |
十、宪宗与佛教 | 第33-34页 |
十一、穆、敬、文三宗与佛教 | 第34-35页 |
十二、武宗与佛教 | 第35-38页 |
十三、宣宗与佛教 | 第38-39页 |
十四、懿、僖、昭、哀四帝与佛教 | 第39页 |
第二章 《大藏经》中有关隋唐社会的经济生活资料及研究 | 第39-47页 |
第一节 有关隋朝的社会经济的资料和研究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有关唐朝的社会经济的资料和研究 | 第42-47页 |
第三章 《大藏经》中有关隋唐社会的思想文化 | 第47-60页 |
第一节 儒释道三教之间的斗争与融合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劝世的伦理文化 | 第49-53页 |
第三节 长安的“无遮大会” | 第53-60页 |
一、“无遮大会”的历史渊源 | 第53-55页 |
二、唐都长安举行的七次“无遮大会” | 第55-57页 |
三、长安“无遮大会”的形式、内容和特点 | 第57-58页 |
四、“无遮大会”的作用及影响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大藏经》中有关隋唐社会生态环境及保护的资料 | 第60-64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