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表格与插图 | 第9-12页 |
0 导论 | 第12-3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与封闭身基金 | 第13-14页 |
·协调发展 | 第14页 |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4-29页 |
·国外文献述评 | 第15-27页 |
·国内文献述评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重点、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29-35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研究重点 | 第31页 |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31-35页 |
·本文主要创新 | 第35-38页 |
1 开放式基金协调发展:制度、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 第38-78页 |
·基金的制度剖析 | 第38-48页 |
·多元制度映射下的开放式基金 | 第38-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开放式基金的制度创新分析 | 第48-76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创新分析与开放式基金发展 | 第48-63页 |
·博弈论框架下的开放式基金制度创新分析 | 第63-67页 |
·比较制度下的开放式基金 | 第67-74页 |
·开放式基金多元制度及制度创新理论分析的启示性结论 | 第74-76页 |
·制度变迁、制度关联、主观博弈模型与开放式基金的协调发展 | 第76-78页 |
2 开放式基金与金融市场的协调:联系机制与稳定性影响 | 第78-107页 |
·开放式基金的市场性质与金融功能:市场失灵、风险分散与金融中介 | 第78-88页 |
·市场失灵与金融中介 | 第79-82页 |
·金融系统类型与市场、中介的分工 | 第82-86页 |
·中介机构存在的原因:一个框架性的讨论 | 第86-87页 |
·关于开放式基金的性质界定及政策寓意 | 第87-88页 |
·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特征 | 第88-94页 |
·专家理财、更小的代理风险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 第89-91页 |
·收益最大化、流动性约束 | 第91页 |
·长期性持有和价值投资策略 | 第91-92页 |
·投资组合、风险分散投资特征与市场制约 | 第92-93页 |
·机构投资程序、理念的连续性 | 第93-94页 |
·开放式基金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协调性分析 | 第94-103页 |
·开放式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机制 | 第94-97页 |
·开放式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97-101页 |
·开放式基金对股票市场稳定性作用发挥的制约条件:简单的理论模型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7页 |
3 开放式基金与金融市场制度协调:经验借鉴 | 第107-150页 |
·美国开放式基金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 第107-119页 |
·历史演变 | 第107-114页 |
·开放式基金现状:资产规模 | 第114-119页 |
·开放式基金与金融市场关系研究 | 第119-145页 |
·家庭(居民)资产与开放式基金 | 第119-123页 |
·开放式基金与退休市场的关系 | 第123-132页 |
·开放式基金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 | 第132-145页 |
·美国开放式基金发展中的金融制度协调性条件 | 第145-147页 |
·基金投资资金来源的充足保证 | 第145页 |
·投资对象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成熟度高 | 第145-147页 |
·基金监管法规的健全 | 第147页 |
·小结 | 第147-150页 |
4 开放式基金与金融市场的制度协调:中国的实证 | 第150-178页 |
·研究样本与数据处理 | 第151-160页 |
·研究样本的初步选取 | 第151-152页 |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 第152-157页 |
·变量定义 | 第157页 |
·有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与对照分析 | 第157-160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60-174页 |
·有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 第160-168页 |
·相关变量的回归与检验 | 第168-173页 |
·相关变量回归与检验的模型的经济意义 | 第173-174页 |
·研究结论 | 第174-178页 |
5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协调发展:背景、现状与基础 | 第178-215页 |
·中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的背景 | 第178-191页 |
·体制改革 | 第179-186页 |
·中国开放式基金推出中的行为主体特征和动力分析 | 第186-191页 |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的现状 | 第191-195页 |
·规模 | 第191-192页 |
·基金品种结构、费率 | 第192-194页 |
·制度、政策和组织 | 第194-195页 |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各种条件分析 | 第195-211页 |
·投资理念和投资者结构 | 第196-198页 |
·组织制度体系和法律约束机制 | 第198页 |
·金融市场状况 | 第198-206页 |
·私募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制度环境 | 第206-208页 |
·养老基金“入市”与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 第208-210页 |
·保险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 第210-211页 |
·小结 | 第211-215页 |
6 中国开放式基金协调发展:实现途径与政策启示 | 第215-240页 |
·开放式基金协调发展中的市场与政府 | 第215-220页 |
·开放式基金协调发展的市场性质 | 第215-216页 |
·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 第216-219页 |
·政府失灵与政府作用的理论边界 | 第219-220页 |
·开放式基金协调发展实现途径的制度设计框架 | 第220-238页 |
·促进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成熟与完善 | 第220-227页 |
·完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入市以及与开放式基金制度对接的条件 | 第227-228页 |
·促进开放基金相关中介机构的发育 | 第228-229页 |
·开放式基金品种创新:ETF的推行 | 第229-233页 |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组织形式选择与结构治理的完善 | 第233-237页 |
·开放式基金人力资产的培育及政策 | 第237-238页 |
·小结 | 第238-240页 |
7 本文主要结论、研究局限及改进方向 | 第240-244页 |
·主要结论 | 第240-242页 |
·研究局限及进一步的改进 | 第242-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4-252页 |
后记 | 第252-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