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3-15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3页 |
1.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1.5 脱落标准 | 第14页 |
1.6 伦理学研究要求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2.1 病例的一般资料 | 第15-16页 |
2.1.1 二组患者基础疾病之间的比较 | 第15-16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6-19页 |
2.2.1 术前准备 | 第16页 |
2.2.2 A组(治疗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2.2.3 B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 第18页 |
2.2.4 手术方式及步骤 | 第18页 |
2.2.5 药品来源 | 第18-19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19页 |
2.3.1 安全性指标 | 第19页 |
2.3.2 疗效性指标 | 第19页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9-20页 |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0页 |
3 结果 | 第20-31页 |
3.1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 | 第20-27页 |
3.1.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 第20-21页 |
3.1.2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 第21页 |
3.1.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 第21-22页 |
3.1.4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 第22-23页 |
3.1.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第23-24页 |
3.1.6 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的比较 | 第24页 |
3.1.7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CT的比较 | 第24-26页 |
3.1.8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的比较 | 第26-27页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7-30页 |
3.3 PFNA手术病例图片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51页 |
1 中医对粗隆间骨折的认识 | 第31-51页 |
1.1 病因病机 | 第31-33页 |
1.2 中医治法治则 | 第33-35页 |
1.3 现代医学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认识 | 第35-37页 |
1.3.1 股骨粗隆间骨折概述 | 第35页 |
1.3.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型 | 第35-37页 |
1.4 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 | 第37-41页 |
1.4.1 传统非手术治疗 | 第37页 |
1.4.2 组合式外固定架 | 第37-38页 |
1.4.3 手术治疗 | 第38-41页 |
1.5 现代医学对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的认识 | 第41-47页 |
1.5.1 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概述 | 第41-42页 |
1.5.2 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主要措施 | 第42-47页 |
1.6 VAS疼痛评分法、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种疗效评价 | 第47-48页 |
1.7 身痛逐瘀汤的组方及药理作用 | 第48-49页 |
1.8 身痛逐瘀汤结合FTS理念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优势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51-52页 |
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缩略词表 | 第60-61页 |
综述 | 第6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