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3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第12-13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第13-20页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且犯罪性质恶化第14-15页
     ·抢劫、盗窃等侵财型犯罪十分突出第15-16页
     ·团伙作案突出,并带有黑社会性质第16-17页
     ·暴力犯罪突出第17-19页
     ·犯罪手段日益成人化和智能化第19-20页
   ·未成年人犯罪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0-22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2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第23-33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分类第23-24页
     ·刑法学的犯罪分类第23页
     ·犯罪学的犯罪分类第23-24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第24-32页
     ·暴力犯罪第24-26页
     ·财产犯罪第26-27页
     ·性犯罪第27-29页
     ·毒品犯罪第29-30页
     ·团伙犯罪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第33-46页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第33-37页
     ·心理年龄第33-34页
     ·心理年龄的划分第34-35页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第35-37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第37-39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特点第38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个性心理特点第38-39页
   ·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心理分析第39-45页
     ·生理--心理因素第40-41页
     ·道德因素第41-43页
     ·性格因素第43-44页
     ·意志因素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第46-57页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控制机制第46-49页
     ·家庭教育的诱导功能第46-47页
     ·家庭教育的防范功能第47-48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超前控制第48-49页
   ·现代化中家庭文化的嬗变第49-52页
     ·我国传统家庭文化对预防犯罪的贡献第50-51页
     ·家庭文化的嬗变及“失范”第51-52页
   ·与家庭有关的犯罪因素第52-56页
     ·家庭的环境因素第52-54页
     ·家庭的结构因素第54-55页
     ·家庭的心理因素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教育原因第57-64页
   ·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第57-59页
     ·片面追求升学率第57-58页
     ·教师放弃对后进学生的帮助教育第58页
     ·学生负担过重、厌学弃学第58-59页
   ·忽视青春期指导和性教育第59-60页
   ·学校的不正之风第60-63页
     ·以罚款的形式处罚学生第60-61页
     ·向学生滥收费用和实物第61页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管理失当第61-62页
     ·校园管理不当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第64-73页
   ·社会变革与未成年人犯罪第64-66页
   ·经济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第66-69页
     ·经济发展的代价第66-68页
     ·人、财、物的流动第68-69页
     ·贫富差距拉大第69页
   ·社区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第69-72页
     ·城市社区第70-71页
     ·农村社区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7章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第73-82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对策第73-76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对策第76-78页
   ·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社会对策第78-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硫辛酸对热应激下产蛋鸡生产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FTS应用及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