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服装工业、制鞋工业论文--服装工业论文

羊毛衫领口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6页
   ·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第11-12页
     ·测试仪器和测试原理的发展历史第11-12页
     ·织物性能测试技术发展进程第12页
   ·检测技术的未来走向第12-13页
     ·检测仪器的硬件的发展方向第12-13页
     ·检测仪器的软件的发展方向第13页
     ·纺织仪器的未来第13页
   ·本课题提出的实际意义第13-16页
     ·我国目前织物性能测试仪器的状况第13-14页
     ·课题的提出第14-16页
第二章 仪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原理第16-18页
   ·测试原理第16-17页
   ·测试方法第17-18页
第三章 拉伸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第18-42页
   ·系统硬件结构第18-23页
     ·仪器系统的结构及原理第18-19页
       ·仪器的系统总体构成图第18-19页
       ·系统数字信号的获取第19页
     ·仪器系统各元件的功能特性第19-23页
       ·下位机CPU第19-20页
       ·模入接口卡第20-22页
       ·步进电机第22-23页
       ·力传感器第23页
       ·微型计算机第23页
   ·系统的软件设计第23-37页
     ·下位机软件设计第25-31页
       ·软件的基本构成第25-26页
       ·与上位机通讯的实现第26-27页
       ·步进电机开环变速控制第27-31页
         ·脉冲的发送形式和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换向信号第27-28页
         ·步进电机的升降速曲线的设计第28-31页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31-37页
       ·数据采集显示第31-32页
       ·传感器的软件调零及非线性误差的软件校正第32-35页
         ·传感器软件调零第32-33页
         ·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软件校正第33-35页
       ·数据信息的存储第35页
       ·数据的初步处理与计算第35-37页
         ·拉伸功回复功的计算第35-36页
         ·拉伸回复率的计算第36-37页
   ·软件的功能实现第37-42页
     ·主界面功能介绍第37-38页
     ·保存界面第38页
     ·浏览界面第38-39页
     ·评价界面及数据处理界面第39-40页
     ·历史数据重现与处理界面第40-41页
     ·软件的其他功能第41-42页
第四章 测试参数的确定及试验步骤第42-51页
   ·实验测试参数的确定第42-49页
     ·对定伸长测试参数的确定第42-46页
       ·对初始张力的确定第42-43页
       ·对拉伸速度的确定第43-44页
       ·对拉伸长度的确定第44-45页
       ·对拉伸次数的确定第45-46页
     ·对定负荷测试参数的确定第46-48页
       ·对负荷值的确定第46-47页
       ·加载时间的确定第47页
       ·回复时间的确定第47-48页
       ·反复拉伸的次数第48页
     ·两种测试方法的比较第48-49页
   ·测试步骤第49-51页
     ·样本准备及开启仪器第49页
     ·设定测试的初始条件第49页
     ·试样夹持第49-50页
     ·进行测试第50页
     ·数据的保存、结果浏览、数据分析处理和报表打印第50-51页
第五章 确定对羊毛衫领口性能的评价方法及探讨建立评价标准第51-69页
   ·数据准备及分类的基础知识第51-54页
     ·领口样本指标变量的确定第51-52页
     ·样本数据模型建立及样本距离定义第52-53页
     ·确定描述领口舒适性能和领口耐用性的指标变量组第53-54页
       ·确定描述领口舒适性的指标变量组第54页
       ·确定描述领口耐用性的指标变量组第54页
   ·对样本的舒适性和耐用性等级分类并构造分类判别函数第54-63页
     ·通过聚类分析对样本的舒适性和耐用性分类第54-61页
       ·对样本的舒适性分类第55-59页
       ·对样本的耐用性分类第59-60页
       ·对舒适性和耐用性的类别和质量等级的分析比较第60-61页
     ·通过判别分析确定样本分类的判别函数第61-63页
       ·确定样本舒适性和耐用性质量等级评价的判别函数第61-63页
       ·判别函数的效果检验第63页
   ·采用因子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样本质量等级的函数第63-68页
     ·构造用于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第63-64页
     ·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指标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第64页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因子变量第64-65页
     ·利用旋转使得因子变量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第65-66页
     ·计算样本各因子得分并构造出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的综合得分函数第66-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1: 原始数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家电企业销售人员业绩管理研究
下一篇:丙酮酸高产菌株TP19的生理生化特征及5L罐发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