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引子 | 第6-8页 |
导论“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 第8-18页 |
第一章“新语句”遭遇中的新观念的滥觞——留日中国知识界的关键词语与关键思想 | 第18-40页 |
“民族”的主义与“革命”的排满 | 第19-24页 |
“世界”体验与“进化”学说 | 第24-33页 |
“新民”理想与“心力”追求 | 第33-37页 |
菊花与刀:词语与文化遭遇的个体差异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初识日本与中国文学的“新路” | 第40-60页 |
生存实感的引入与中国“新”诗 | 第40-45页 |
生存实感的规避与“小说界革命”的曲折” | 第45-49页 |
日本艺术资源与中国戏剧改革 | 第49-52页 |
中国散文新貌:本土需要与日本经验的契 | 第52-60页 |
第三章 1907:鲁迅兄弟的深度体验与中国文学的“别立新宗” | 第60-82页 |
1907 年前后 | 第60-64页 |
鲁迅:从体验日本到“入于自识” | 第64-76页 |
周作人:体验与日本的“协和” | 第76-79页 |
《新生》:“深度”的孤独 | 第79-82页 |
第四章 立场与格局的嬗变:从《甲寅杂志》到《新青年》的思想经验 | 第82-94页 |
《甲寅》月刊与现代民族国家体验的嬗变 | 第82-86页 |
《新青年》的思想立场与中国新文学的开端 | 第86-91页 |
新的“格局”与新的体验 | 第91-9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后记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