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6页 |
1.1 光热纳米材料 | 第12-18页 |
1.1.1 金(Au)纳米颗粒简介及其在光热治疗方面的应用 | 第12-16页 |
1.1.2 聚多巴胺(PDA)简介及其在光热治疗方面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 纳米药物载体 | 第18-23页 |
1.2.1 MnO_2 纳米材料简介及应用 | 第18-20页 |
1.2.2 SiO_2 和介孔SiO_2 的简介及其应用 | 第20-22页 |
1.2.3 UIO-66-NH2 的简介及其应用 | 第22-23页 |
1.3 协同治疗 | 第23-26页 |
1.3.1 三重协同治疗的简介及其应用 | 第24-2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4.1 以金为基础的酸和谷胱甘肽双响应下的光热/药物治疗体系 | 第26-27页 |
1.4.2 NIR诱导MB@SiO_2@PDA/5-FU的化疗/热疗协同治疗研究 | 第27页 |
1.4.3 肿瘤微环境驱动下的饥饿治疗研究体系 | 第27页 |
1.4.4 以MOF为载体的光热治疗体系研究 | 第27页 |
1.4.5 肿瘤微环境驱动下的光热/光动力双模式治疗 | 第27-28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28-36页 |
第二章 以金为基础的酸和谷胱甘肽双响应下的光热/药物治疗体系 | 第36-55页 |
2.1 引言 | 第36-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2.2.1 药物载体的制备 | 第38-39页 |
2.2.2 该体系的性能研究 | 第39-40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2.3.1 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40-43页 |
2.3.2 纳米载体的性能研究 | 第43-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第三章 NIR诱导MB@SiO_2@PDA/5-FU的化疗/热疗协同治疗研究 | 第55-72页 |
3.1 引言 | 第55-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纳米载体材料的制备 | 第57页 |
3.2.2 该体系的性能研究 | 第57-59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3.3.1 药物载体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59-62页 |
3.3.2 纳米载体的性能研究 | 第62-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第四章 肿瘤微环境驱动下的饥饿治疗研究体系 | 第72-89页 |
4.1 引言 | 第72-7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4.2.1 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 | 第74页 |
4.2.2 纳米载体性能实验测定 | 第74-7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86页 |
4.3.1 纳米载体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76-80页 |
4.3.2 纳米载体性能测试 | 第80-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五章 以MOF为载体的光热治疗体系研究 | 第89-103页 |
5.1 引言 | 第89-9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0-92页 |
5.2.1 纳米载体材料的制备 | 第90-91页 |
5.2.2 纳米体系的性能研究 | 第91-92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100页 |
5.3.1 药物载体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92-95页 |
5.3.2 纳米载体的性能研究 | 第95-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肿瘤微环境驱动下的光热/光动力双模式治疗 | 第103-121页 |
6.1 引言 | 第103-105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5-107页 |
6.2.1 纳米载体材料的制备 | 第105页 |
6.2.2 纳米材料性能研究实验 | 第105-107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7页 |
6.3.1 纳米载体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107-110页 |
6.3.2 纳米载体的性能研究 | 第110-11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附录 | 第122-124页 |
附表1 实验用的化学试剂 | 第122-124页 |
附表2 测试用仪器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