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能源消耗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 第8-11页 |
·我国大气污染特征及主要污染物、来源、危害和国内外控制标准 | 第11-15页 |
·燃煤工业窑(锅)炉大气污染物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5-1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工业炉窑洁净煤技术综述 | 第22-44页 |
·洁净煤技术的发展 | 第22-23页 |
·煤炭清洁燃料的脱硫固硫洁净煤技术 | 第23-31页 |
·燃煤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烟气净化技术 | 第31-39页 |
·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洁净煤技术 | 第39-44页 |
第三章 燃烧烟气中颗粒物、SO2的产生及利用核凝原理去除微粒、SO2的研究 | 第44-64页 |
·燃烧烟气中颗粒物的形成及特性 | 第44-47页 |
·煤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特性 | 第47-48页 |
·湿式除尘的机理 | 第48-53页 |
·湿式脱硫机理 | 第53-54页 |
·本研究装置的除尘脱硫机理 | 第54-57页 |
·NaOH溶液吸收低浓度SO2的理论分析 | 第57-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烟气湿式净化过程中旋流雾化喷嘴流强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64-101页 |
·引言 | 第64页 |
·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试验喷头 | 第64-67页 |
·试验喷嘴设计 | 第67-76页 |
·喷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86页 |
·喷淋强度表达式的建立 | 第86-89页 |
·喷淋雾化原理及效果评价 | 第8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GR型试验装置除尘脱硫性能研究 | 第101-125页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101-107页 |
·除尘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4页 |
·脱硫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4-117页 |
·除尘脱硫试验中喷头的平均喷淋强度 | 第117页 |
·GR型净化装置压力损失及内部压力分布的研究 | 第117-120页 |
·循环浆液的沉降特性 | 第120-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GR型消烟除尘脱硫装置除湿性能及排烟扩散能力的研究 | 第125-137页 |
·GR型消烟除尘脱硫装置除湿性能的研究 | 第125-132页 |
·GR型消烟除尘脱硫装置对烟囱排烟扩散能力的影响 | 第132-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七章 烟气脱硫除尘净化模型的建立 | 第137-157页 |
·烟气除尘过程中微粒核凝聚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137-144页 |
·烟气脱硫过程热量传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第144-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八章 GR型脱硫除尘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在工业窑(锅)炉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 第157-163页 |
·引言 | 第157页 |
·放大设计及应用实例 | 第157-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63-167页 |
·结论 | 第163-165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65-166页 |
·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8页 |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78-180页 |
致谢 | 第180-181页 |
附录 | 第181-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