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 言 | 第6-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 主要化学试剂和药品 | 第18页 |
3.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4. 试验方法 | 第18-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41页 |
1. 供体材料遗传背景分析 | 第23-25页 |
2. 不同培养时期愈伤组织RAPD谱带变化 | 第25-34页 |
2.1 同一基因型不同外植体获得的愈伤组织变异 | 第25-27页 |
2.2 同一外植体不同的遗传稳定品种获得的愈伤组织变异 | 第27-28页 |
2.3 遗传稳定性 | 第28-29页 |
2.4 杂交F_2代幼穗培养获得的不同时期愈伤组织的变异发生及规律 | 第29-32页 |
2.5 遗传稳定的品种与杂交F_2代幼穗培养的愈伤组织变异发生趋势比较 | 第32-33页 |
2.6 杂交F_2代幼穗培养不同时期愈伤组织Glu-1Dy基因位点编码HMW-GS | 第33-34页 |
2.7 愈伤组织形态与RAPD谱带变异 | 第34页 |
3. 再生植株R_0代的变异 | 第34-38页 |
3.1 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 第34页 |
3.2 再生植株RAPD检测 | 第34-37页 |
3.3 愈伤组织与再生植株变异比较 | 第37-38页 |
4. 东农7742与辽春10号杂交F_2代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R_2代变异 | 第38-41页 |
4.1 农艺性状与RAPD谱带变化 | 第38-39页 |
4.2 Glu—1D基因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第39-41页 |
讨 论 | 第41-44页 |
结 论 | 第44-45页 |
致 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图版说明 | 第53-56页 |
图 版 | 第56-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