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苗期氮、磷、钾吸收和利用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性状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第11-16页
  1.1.1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第11-13页
   1.1.1.1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1-12页
   1.1.1.2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2页
   1.1.1.3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第12-13页
  1.1.2 分子标记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第13-15页
   1.1.2.1 应用分子标记进行植物养性状基因定位的一般步骤第13页
   1.1.2.2 分子标记在植物营养性状研究中的应用第13-15页
  1.1.3 问题与展望第15-16页
 1.2 植物适应氮、磷、钾营养胁迫的基因型差异及机理研究进展第16-23页
  1.2.1 植物适应氮胁迫的基因型差异及遗传特性第16-18页
   1.2.1.1 植物基因型间氮素营养的差异第16-17页
   1.2.1.2 植物氮营养特性的遗传控制第17-18页
  1.2.2 植物适应磷胁迫的基因型差异及遗传特性第18-21页
   1.2.2.1 植物基因型间磷素营养的差异第18-20页
   1.2.2.2 植物磷营养特性的遗传控制第20-21页
  1.2.3 植物适应钾胁迫的基因型差异及遗传特性第21-23页
   1.2.3.1 植物基因型间钾素营养的差异第21-22页
   1.2.3.2 植物钾营养特性的遗传控制第22-23页
 1.3 本研究的背景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2.1 遗传群体和RFLP图谱构建第24-25页
  2.1.1 重组近交系的获得第24页
  2.1.2 克隆文库第24页
  2.1.3 遗传图谱构建第24-25页
 2.2 植物材料的培养第25页
 2.3 试验设计第25-26页
  2.2.1 试验处理第25页
  2.2.2 测定和计算项目第25-26页
 2.4 测定方法第26页
  2.4.1 氮、磷、钾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4.2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5 数据处理第26-27页
  2.5.1 表型数据处理第26页
  2.5.2 QTL的定位和互作分析第26-27页
 2.6 QTL的命名方法第27-28页
3 不同营养条件下小麦苗期干物质产量的QTL及其互作第28-37页
 3.1 小麦苗期干物质产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28-29页
 3.2 与小麦苗期干物质产量有关的QTL检测第29-33页
 3.3 与小麦苗期干物质产量有关的上位效应检测第33-34页
 3.4 讨论第34-36页
 3.5 小结第36-37页
4 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麦苗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及互作第37-42页
 4.1 小麦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37页
 4.2 与小麦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关的QTL检测第37-38页
 4.3 与小麦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38-39页
 4.4 讨论第39-41页
 4.5 小结第41-42页
5 与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42-63页
 5.1 与小麦苗期含氮量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42-48页
  5.1.1 小麦苗期含氮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42-43页
  5.1.2 与小麦苗期含氮量有关的QTL检测第43-47页
  5.1.3 与小麦苗期含氮量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47-48页
 5.2 与小麦苗期吸氮量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48-54页
  5.2.1 小麦苗期吸氮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48-49页
  5.2.2 与小麦苗期吸氮量有关的QTL检测第49-53页
  5.2.3 与小麦苗期吸氮量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53-54页
 5.3 与小麦苗期氮素利用效率的QTL及其互作第54-59页
  5.3.1 小麦苗期氮素利用效率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54页
  5.3.2 与小麦苗期氮素利用效率有关的QTL检测第54-59页
  5.3.3 与小麦苗期氮素利用效率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59页
 5.4 讨论第59-61页
 5.5 小结第61-63页
6 与小麦磷素吸收和利用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63-85页
 6.1 与小麦苗期含磷量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63-70页
  6.1.1 小麦苗期含磷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63页
  6.1.2 与小麦苗期含磷量有关的QTL检测第63-69页
  6.1.3 与小麦苗期含磷量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69-70页
 6.2 与小麦苗期吸磷量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70-75页
  6.2.1 小麦苗期吸磷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70页
  6.2.2 与小麦苗期吸磷量有关的QTL检测第70-74页
  6.2.3 与小麦苗期吸磷量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74-75页
 6.3 与小麦苗期磷素利用效率的QTL及其互作第75-81页
  6.3.1 小麦苗期磷素利用效率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75-76页
  6.3.2 与小麦苗期磷素利用效率有关的QTL检测第76-80页
  6.3.3 与小麦苗期磷素利用效率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80-81页
 6.4 结论第81-83页
 6.5 小结第83-85页
7 与小麦钾素吸收和利用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85-104页
 7.1 与小麦苗期含钾量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85-90页
  7.1.1 小麦含钾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85-86页
  7.1.2 与小麦苗期含钾量有关的QTL检测第86-90页
  7.1.3 与小麦苗期含钾量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90页
 7.2 与小麦苗期吸钾量有关的QTL及其互作第90-95页
  7.2.1 小麦苗期吸钾量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90-91页
  7.2.2 与小麦苗期吸钾量有关的QTL检测第91-92页
  7.2.3 与小麦苗期含钾量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92-95页
 7.3 与小麦苗期钾素利用效率的QTL及其互作第95-100页
  7.3.1 小麦苗期钾素利用效率在亲本和RI群体中的表现第95-96页
  7.3.2 与小麦苗期钾素利用效率有关的QTL检测第96-98页
  7.3.3 与小麦苗期钾素利用效率有关的上位效应分析第98-100页
 7.4 结论第100-102页
 7.5 小结第102-104页
8 全文讨论、结论及展望第104-108页
 8.1 讨论第104-105页
 8.2 结论第105-106页
 8.3 展望第106-108页
英文摘要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春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早期检测的研究
下一篇:消费者行为、消费函数与财政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