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斜拉桥的发展过程 | 第9-10页 |
·斜拉桥索塔锚固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斜拉桥拉索锚固区节段模型试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技术概况 | 第12-14页 |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 第14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索塔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15页 |
·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 第15-16页 |
·本论文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三节段桥塔锚固区有限元分析 | 第17-35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7-23页 |
·某斜拉桥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ANSYS 应用软件的介绍 | 第18-19页 |
·有限元分析的依据 | 第19-21页 |
·有限元分析各项参数 | 第21-23页 |
·索塔三节段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23-29页 |
·环向预应力单独作用下索塔三节段变形和应力 | 第23-25页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索塔三节段模型变形和应力 | 第25-27页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索塔三节段模型变形与应力 | 第27-29页 |
·三节段实桥模型有限元分析数据结果 | 第29-34页 |
·短边腹板内侧水平中线上点在各工况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 | 第30-31页 |
·短边腹板外侧水平中线上点在各工况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 | 第31-32页 |
·长边腹板内、外侧水平中线上点在各工况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斜拉桥桥塔拉索锚固区节段模型试验设计 | 第35-47页 |
·试验模型设计 | 第35-41页 |
·模型设计依据 | 第35页 |
·试验模型设计 | 第35-36页 |
·测点布置 | 第36-40页 |
·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 | 第40-41页 |
·试验测试内容 | 第41-47页 |
·预应力损失测试 | 第41-44页 |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测试 | 第44页 |
·模型应力、变形测试 | 第44-47页 |
第四章 模型试验测试结果 | 第47-71页 |
·模型制作 | 第47-49页 |
·模型的制作工艺 | 第47-48页 |
·模型的材料参数 | 第48-49页 |
·预应力张拉的测试 | 第49-60页 |
·预应力损失测试 | 第49-53页 |
·预应力束伸长量 | 第53-60页 |
·索塔锚固区段足尺模型加载测试 | 第60-69页 |
·预应力张拉加载测试 | 第61-62页 |
·水平索力模拟加载测试 | 第62-67页 |
·模型抗裂性测试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锚固区节段有限元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71-99页 |
·有限元分析一个节段与试验模型 | 第71-72页 |
·有限元计算应力与变形图 | 第72-79页 |
·环向预应力单独作用下两种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2-76页 |
·承载能力索力单独作用下两种结构有限元计算变形和应力情况 | 第76-79页 |
·两种索塔节段与试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79-90页 |
·变形对比分析 | 第79-84页 |
·法向正应力对比分析 | 第84-90页 |
·试验数据与计算值分析比较 | 第90-97页 |
·长边腹板内侧试验结果分析比较 | 第90-93页 |
·长边腹板外侧试验结果分析比较 | 第93-95页 |
·短边腹板外侧试验结果分析比较 | 第95-96页 |
·模型试验变形分析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本文结论 | 第99-100页 |
·建议 | 第100页 |
·展望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