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 | 第11-12页 |
1.2.2 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1.2.3 铁皮石斛的生理特性 | 第13-14页 |
1.2.4 铁皮石斛的药理活性 | 第14-15页 |
1.2.5 铁皮石斛的栽培技术 | 第15-16页 |
1.2.6 铁皮石斛病虫害防治 | 第16页 |
1.2.7 铁皮石斛的适宜性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资料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9页 |
1.4.2 LINEST函数 | 第19页 |
1.4.3 气候相似理论 | 第19-20页 |
1.4.4 模糊隶属度函数 | 第20-21页 |
1.5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3页 |
1.5.1 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 | 第21-22页 |
1.5.2 气候条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贵州省气候资源的时空特征分析 | 第23-29页 |
2.1 温度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 第23-26页 |
2.1.1 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3-24页 |
2.1.2 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24-26页 |
2.2 日照时数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 第26-27页 |
2.2.1 年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6页 |
2.2.2 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26-27页 |
2.3 降水时空变化分析 | 第27-28页 |
2.3.1 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7页 |
2.3.2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测定 | 第29-39页 |
3.1 铁皮石斛生物学特征 | 第29-30页 |
3.2 采样地基本概况 | 第30-31页 |
3.3 铁皮石斛的生育期 | 第31-33页 |
3.4 铁皮石斛有效成分测定方法 | 第33-35页 |
3.4.1 铁皮石斛生长量的测定 | 第33页 |
3.4.2 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3.4.3 铁皮石斛生物碱的测定 | 第34-35页 |
3.4.4 铁皮石斛氨基酸的测定 | 第35页 |
3.5 铁皮石斛有效成分测定结果 | 第35-39页 |
3.5.1 铁皮石斛生物量分析 | 第35-37页 |
3.5.2 铁皮石斛有效成分分析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第四章 气候因子对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影响分析 | 第39-48页 |
4.1 气候因子间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 温度对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 降水对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4.4 日照时数对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4.5 地形因子对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4.6 影响铁皮石斛有效成分及产量的气象灾害分析 | 第46-47页 |
4.6.1 干旱 | 第46页 |
4.6.2 凝冻 | 第46-47页 |
4.6.3 倒春寒 | 第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GIS的贵州铁皮石斛气候适宜性研究 | 第48-62页 |
5.1 铁皮石斛气候适宜性指标的分析与建立 | 第48-49页 |
5.2 贵州铁皮石斛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的分布 | 第49-56页 |
5.2.1 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 | 第50-51页 |
5.2.2 最冷月均温的空间分布 | 第51-52页 |
5.2.3 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 | 第52-53页 |
5.2.4 极端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 | 第53-54页 |
5.2.5 ≥10℃积温的空间分布 | 第54-55页 |
5.2.6 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 | 第55-56页 |
5.3 贵州铁皮石斛气候适宜性分析 | 第56-60页 |
5.3.1 贵州铁皮石斛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的模糊隶属度计算 | 第56-58页 |
5.3.2 贵州铁皮石斛气候适宜性区划 | 第58-60页 |
5.4 贵州铁皮石斛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检验 | 第60-61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6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62-64页 |
6.1.1 贵州省气候资源的时空特征分析 | 第62-63页 |
6.1.2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测定 | 第63页 |
6.1.3 气候因子对铁皮石斛有效成分的影响分析 | 第63-64页 |
6.1.4 基于GIS的贵州铁皮石斛气候适宜性研究 | 第64页 |
6.2 创新点 | 第64-65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