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0页 |
1.1 根系的形态建成 | 第12-13页 |
1.2 根系生理功能和根系活力 | 第13-15页 |
1.2.1 根系的吸收功能 | 第13页 |
1.2.2 根系的合成功能 | 第13-14页 |
1.2.3 水稻根系活力 | 第14-15页 |
1.3 根系与地上部之间的关系 | 第15-16页 |
1.3.1 根系与地上部植株性状的关系 | 第15页 |
1.3.2 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 外界环境因素对水稻根系特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1 土壤温度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 第16页 |
1.4.2 施肥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3 田间持水量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 第17页 |
1.4.4 耕作方式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 第17页 |
1.5 机插稻生长研究情况 | 第17-19页 |
1.5.1 机插稻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1.5.2 影响机插稻生长状况的主要关键因素 | 第18-19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2.4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1-23页 |
2.4.1 产量及其构成 | 第21页 |
2.4.2 干物质 | 第21页 |
2.4.3 叶面积 | 第21页 |
2.4.4 光合势 | 第21页 |
2.4.5 叶面积比率 | 第21页 |
2.4.6 净同化率 | 第21-22页 |
2.4.7 作物生长率 | 第22页 |
2.4.8 根系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1) 冠根比 | 第22页 |
(2) 根系活力 | 第22页 |
(3) 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比表面积 | 第22页 |
(4) 总根长、根长密度、根直径、比根长、根尖数、根分枝数 | 第22-23页 |
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2页 |
3.1 不同播量和栽插深度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第24-29页 |
3.1.1 产量及其构成 | 第24-25页 |
3.1.2 叶面积指数 | 第25-27页 |
3.1.3 干物质积累量 | 第27-28页 |
3.1.4 光合势、叶面积比率、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 | 第28-29页 |
3.2 不同播量和栽插深度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9-37页 |
3.2.1 冠根比 | 第29-31页 |
3.2.2 单蔸根干重 | 第31-32页 |
3.2.3 总根重、根重密度 | 第32-34页 |
3.2.4 根系活力 | 第34-35页 |
3.2.5 总吸收面积 | 第35页 |
3.2.6 活跃吸收面积 | 第35-36页 |
3.2.7 比表面积 | 第36-37页 |
3.3 不同播量和栽插深度对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 | 第37-43页 |
3.3.1 总根长、根长密度 | 第37-39页 |
3.3.2 单蔸根体积 | 第39-40页 |
3.3.3 比根长 | 第40页 |
3.3.4 根直径 | 第40-41页 |
3.3.5 根尖数 | 第41-42页 |
3.3.6 根分枝数 | 第42-43页 |
3.4 根系的主要形态性状与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 第43-52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2-61页 |
4.1 不同播量和栽插深度对机插水稻地上部的影响 | 第52-54页 |
4.1.1 产量及其构成 | 第52-53页 |
4.1.2 叶面积指数 | 第53页 |
4.1.3 干物质积累量 | 第53-54页 |
4.1.4 光合势、叶面积比率、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 | 第54页 |
4.2 不同播量和栽插深度对机插水稻根系特性的影响 | 第54-58页 |
4.2.1 不同播量和栽插深度对机插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2 不同播量和栽插深度对机插水稻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 根系的主要形态性状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分析及模拟模型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图片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