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纳西族四种文字概况及其研究历史回顾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本文框架与材料、方法、目的及其他相关说明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关于东巴文的讨论 | 第15-32页 |
第一节 东巴文概况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东巴文的造字方法 | 第17-24页 |
第三节 纳西东巴文的性质 | 第24-28页 |
第四节 东巴文的内部分期及其影响 | 第28-3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关于哥巴文的讨论 | 第32-49页 |
第一节 哥巴文概况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哥巴文的来源 | 第33-42页 |
第三节 哥巴文借源字对原文字的改造及自造字造字理据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节 哥巴文和东巴文的关系 | 第45-47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关于玛丽玛莎文的讨论 | 第49-62页 |
第一节 玛丽玛莎文概况 | 第49-50页 |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玛丽玛莎文的来源 | 第50-56页 |
第三节 玛丽玛莎文借源字对原文字的改造及自造字造字理据分析 | 第56-59页 |
第四节 玛丽玛莎文和东巴文的关系 | 第59-6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关于达巴文的讨论 | 第62-75页 |
第一节 达巴文概况 | 第62-68页 |
第二节 达巴文和东巴文的比较研究 | 第68-71页 |
第三节 达巴文的来源及其与东巴文的关系 | 第71-7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一些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第75-79页 |
第一节 纳西四种文字间的关系 | 第75-77页 |
第二节 纳西四种文字产生原因的探究 | 第77-78页 |
第三节 纳西四种文字流变对普通文字学及比较文字学研究的启示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