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8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四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婚姻 | 第9-10页 |
一 婚姻 | 第9页 |
二 婚姻探源 | 第9页 |
三 婚姻形态 | 第9-10页 |
第二章 汉族与高棉族传统婚俗文化比较 | 第10-31页 |
一 汉族和高棉族婚姻起源 | 第10-11页 |
二 汉族和高棉族传统婚俗的特点 | 第11-12页 |
三 婚姻前提 | 第12-17页 |
(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第12-13页 |
(二) 择偶的前提条件 | 第13-15页 |
(三) 结婚年龄和婚期的选择 | 第15-17页 |
四 婚嫁礼俗 | 第17-19页 |
五 婚礼程序 | 第19-28页 |
(一) 汉族婚礼程序 | 第19-21页 |
1 “亲迎”前夕 | 第19页 |
2 亲迎 | 第19-20页 |
3 婚礼仪式 | 第20-21页 |
(二) 高棉族婚礼程序 | 第21-23页 |
1 入棚日 | 第21页 |
2 正日 | 第21-22页 |
3 拜堂日 | 第22-23页 |
(三) 婚礼角色 | 第23-24页 |
(四) 婚礼用品 | 第24-27页 |
1 结婚服饰 | 第24-25页 |
2 婚礼程序中的象征性用品及食品 | 第25-26页 |
3 关于槟榔 | 第26-27页 |
(五) 传统婚礼中的祭祀性仪式 | 第27-28页 |
六 婚后礼仪 | 第28-29页 |
(一) 汉族婚后礼仪 | 第28页 |
1 拜祭祖先和拜公婆 | 第28页 |
2 回门 | 第28页 |
(二) 高棉族婚后礼仪 | 第28-29页 |
1 回男家 | 第28页 |
2 去寺庙 | 第28-29页 |
七 夫妻关系 | 第29-30页 |
(一) 汉族夫妻关系 | 第29页 |
(二) 高棉族夫妻关系 | 第29-30页 |
八 婚姻的终结 | 第30-31页 |
(一) 汉族 | 第30页 |
1 离婚 | 第30页 |
2 再婚 | 第30页 |
(二) 高棉族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汉族和高棉族婚俗文化的变迁 | 第31-33页 |
一 汉族传统婚礼向文明婚礼的蜕变 | 第31-32页 |
二 高棉族现代婚俗文化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对汉族和高棉族婚俗文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一 宗教信仰对婚俗的影响 | 第33-34页 |
二 民族心理对婚俗的影响 | 第3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