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瑶族服饰著作综合研究 | 第8-10页 |
·瑶族服饰专论综合研究 | 第10-11页 |
·瑶族服饰宣传、展览状况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缘起和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范围、理论与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研究理论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瑶族及六巷乡、门头村门头屯概况 | 第15-18页 |
·瑶族概况 | 第15页 |
·金秀瑶族自治县概况 | 第15-16页 |
·六巷乡、门头屯概况 | 第16-18页 |
2 花蓝瑶服饰刺绣文化的历史变迁 | 第18-43页 |
·花蓝瑶服饰刺绣文化概述 | 第18-21页 |
·服饰刺绣图案的变迁 | 第21-34页 |
·20 世纪50 年代以前 | 第23-25页 |
·20 世纪50 年代至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 第25-29页 |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今 | 第29-34页 |
·服饰刺绣花线的变迁 | 第34-38页 |
·花线颜色的变化 | 第34-35页 |
·花线质料的变化 | 第35-38页 |
·服饰刺绣底布的变迁 | 第38-41页 |
·民间艺人的传承 | 第41-43页 |
3 服饰刺绣的文化内涵 | 第43-53页 |
·亚族群识别的标志 | 第43-45页 |
·社会角色界定的标志 | 第45-49页 |
·宗教文化的展现 | 第49-50页 |
·女性能力的标识 | 第50-51页 |
·审美情感的外在表达 | 第51-53页 |
4 花蓝瑶服饰刺绣文化变迁的原因 | 第53-61页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购买力的增加 | 第53-55页 |
·民族社会自身的发展 | 第55-57页 |
·外来文化的传播 | 第57-61页 |
·商贸交流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与其他瑶族支系、民族杂居、通婚的影响 | 第58-59页 |
·社会变革的影响 | 第59-61页 |
5 花蓝瑶服饰刺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61-64页 |
·政府提高认识,并采取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进行保护 | 第61-62页 |
·做好民间艺人的培养、保护和传承工作 | 第62页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功能的转换 | 第62页 |
·重视民族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