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环境审计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 | 第15-17页 |
一、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二、本文预期创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政府环境审计概述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政府环境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19页 |
一、国外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 | 第17-19页 |
二、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 | 第19页 |
第二节 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20页 |
二、大循环成本理论 | 第20-21页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政府环境审计的概念 | 第22-24页 |
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的概念 | 第22页 |
二、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的概念 | 第22-23页 |
三、国内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 第23-24页 |
第四节 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 | 第24-27页 |
一、环境保护资金审计 | 第25页 |
二、政府环境管理审计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国外政府环境审计评述 | 第27-41页 |
第一节 欧洲开展的政府环境审计 | 第27-31页 |
一、欧洲各国开展政府环境审计情况 | 第27-31页 |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1页 |
第二节 荷兰的政府环境审计 | 第31-36页 |
一、审计依据 | 第31-32页 |
二、审计形式 | 第32页 |
三、审计的对象和项目数量 | 第32-34页 |
四、审计涉及的环境问题 | 第34-35页 |
五、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政府环境审计 | 第36-41页 |
一、维多利亚州审计署的基本情况 | 第37页 |
二、环境审计的主要做法 | 第37-39页 |
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现状与分析 | 第41-50页 |
第一节 中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 第41-44页 |
一、中国的环境问题及环保现状 | 第41-42页 |
二、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取得的成绩 | 第44-45页 |
一、理论方面 | 第44页 |
二、实务方面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5-50页 |
一、审计部门可控问题 | 第45-47页 |
二、审计部门不可控问题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发展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对策 | 第50-64页 |
第一节 针对审计部门可控问题的对策 | 第50-58页 |
一、建立政府环境审计准则 | 第50-52页 |
二、建立高素质的政府环境审计人员队伍 | 第52-54页 |
三、进一步加大政府环保资金审计力度 | 第54页 |
四、开展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建立政府环保绩效评价体系 | 第54-56页 |
五、开展跨国联合审计 | 第56-57页 |
六、加快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 | 第57-58页 |
第二节 针对审计部门不可控问题的对策 | 第58-64页 |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环境审计法律依据 | 第58-61页 |
二、明确划分环境审计与环保稽查 | 第61页 |
三、加强对审计结果的执法力度 | 第61-62页 |
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开展民众请愿 | 第62-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