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45页 |
·嗜热和极端嗜热蛋白的热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概述 | 第12-13页 |
·嗜热和极端嗜热蛋白的结构特征 | 第13-17页 |
·嗜热和极端嗜热蛋白的一级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嗜热和极端嗜热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嗜热和极端嗜热蛋白的三级结构特征 | 第15-17页 |
·嗜热和极端嗜热蛋白的四级结构特征 | 第17页 |
·额外的分子内相互作用可增加蛋白的热稳定性 | 第17-25页 |
·电荷相互作用 | 第18-22页 |
·氢键 | 第22页 |
·疏水作用 | 第22-23页 |
·二硫键 | 第23-24页 |
·金属离子的结合 | 第24-25页 |
·翻译后修饰和外环境的影响 | 第25-27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27-28页 |
·极端嗜热蛋白 Ssh10b 的研究进展 | 第28-34页 |
·Sac 蛋白家族及 Ssh10b 的发现 | 第28-30页 |
·Ssh10b的结构和功能 | 第30-32页 |
·Ssh10b 的高度热稳定性 | 第32-34页 |
·圆二色光谱技术在蛋白质科学中的应用 | 第34-43页 |
·圆二色光谱的原理 | 第34-36页 |
·圆二色光谱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6页 |
·圆二色光谱技术在蛋白质科学中的应用 | 第36-42页 |
·通过远紫外CD 光谱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 | 第37-38页 |
·蛋白质近紫外CD 光谱表征三级结构信息 | 第38-39页 |
·通过紫外-可见光CD 光谱分析辅基的耦合信息 | 第39-41页 |
·通过CD 光谱研究蛋白质的构象变化 | 第41-42页 |
·通过CD 研究蛋白质的折叠 | 第42页 |
·圆二色光谱技术在蛋白质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展望 | 第42-4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43-45页 |
第2章 盐桥是蛋白 Ssh10b 热稳定的重要因素 | 第45-74页 |
·本章引论 | 第45-4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8-60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0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8页 |
·酶及生化试剂 | 第48-49页 |
·试剂盒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60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0-55页 |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5-57页 |
·通过 CD 监测 Ssh10b 及其突变体蛋白的去折叠 | 第57-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67页 |
·突变体的构建 | 第60页 |
·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60页 |
·脲诱导的去折叠 | 第60-62页 |
·温度诱导的去折叠 | 第62-63页 |
·通过构建 DMC 来计算盐桥对稳定能的直接贡献 | 第63-67页 |
·讨论 | 第67-73页 |
·盐桥对蛋白稳定能的直接贡献不受温度变化影响 | 第67-69页 |
·盐桥数量的增加可降低蛋白的ΔC_p | 第69-70页 |
·盐桥E36/K68 和E54/R57 对蛋白稳定能贡献差异的原因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3章 蛋白 Ssh10b 天然构象是酸碱平衡分布系宗 | 第74-84页 |
·本章引论 | 第74-7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5-77页 |
·实验材料 | 第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Ssh10b 的表达和纯化 | 第76页 |
·Ssh10b 的酸碱滴定 | 第76-77页 |
·Ssh10b 中可解离基团 pKa 的理论预测 | 第77页 |
·实验结果 | 第77-79页 |
·Ssh10b 的表达和纯化 | 第77-78页 |
·Ssh10b 的酸碱滴定 | 第78页 |
·Ssh10b 中可解离基团 pKa 的理论预测 | 第78-79页 |
·讨论 | 第79-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4章 脯氨酸对蛋白稳定能的贡献依赖于异构平衡分布 | 第84-109页 |
·本章引论 | 第84-8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6-94页 |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实验方法 | 第86-94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86-87页 |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87-88页 |
·分析超离心 | 第88页 |
·通过 CD 监测 Ssh10b 及其突变体蛋白的去折叠反应 | 第88-94页 |
·实验结果 | 第94-102页 |
·突变体的构建 | 第94页 |
·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94页 |
·Ssh10b 在溶液中存在着两种构象 | 第94-95页 |
·Ssh10b 及其突变体蛋白的 CD 指纹图谱 | 第95-97页 |
·脲诱导的去折叠 | 第97-99页 |
·温度诱导的去折叠 | 第99-102页 |
·讨论 | 第102-108页 |
·脯氨酸残基对蛋白稳定能的贡献依赖于异构平衡分布 | 第102-104页 |
·天然态构象熵增加可以促进蛋白稳定 | 第104-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