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高师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钢琴》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二、 本论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8-9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 第一章 06版高师钢琴教材编写背景 | 第10-12页 |
| 第一节 教育理念的发展变迁 | 第10页 |
| 一、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 第10页 |
| 二、 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提出挑战 | 第10页 |
| 第二节 我国高师钢琴教材和教学现状 | 第10-11页 |
| 一、 教材现状 | 第10-11页 |
| 二、 教学现状 | 第11页 |
| 第三节 相关课题研究和文件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06版高师钢琴教材文本分析 | 第12-20页 |
| 第一节 教材编写目的与编写体例 | 第12-13页 |
| 一、 本教材的编写目的 | 第12页 |
| 二、 本教材的编写体例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教学曲目选择 | 第13-15页 |
| 一、 曲目选择 | 第13-15页 |
| 二、 曲目难易度分析 | 第15页 |
| 第三节 实践指导方式 | 第15-16页 |
| 一、 文字提示 | 第15-16页 |
| 二、 课后练习 | 第16页 |
| 第四节 师范性教学内容 | 第16-18页 |
| 一、 高师音乐专业的师范性特点 | 第16-17页 |
| 二、 本教材的相关师范性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五节 与以往同类教材的比较 | 第18-20页 |
| 一、 体例上的比较 | 第18页 |
| 二、 师范性内容的比较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06版高师钢琴教材特点评析 | 第20-30页 |
| 第一节 难易递进的逻辑性 | 第20-21页 |
| 一、 教材的逻辑性 | 第20页 |
| 二、 教材实例分析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课目选择的灵活多样性 | 第21-22页 |
| 一、 高师钢琴课的课程内容与课目选择 | 第21页 |
| 二、 本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 | 第22-24页 |
| 一、 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 二、 学科交叉融合在本教材中的体现 | 第23-24页 |
| 第四节 多方位的综合能力培养 | 第24-28页 |
| 一、 综合能力与新时期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 第24-25页 |
| 二、 创新思维与大学生学习能力 | 第25-26页 |
| 三、 综合能力培养在教材中的体现 | 第26-28页 |
| 第五节 曲目选择的实用性和人性化 | 第28-30页 |
| 一、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28页 |
| 二、 本教材曲目选择的实用性 | 第28-29页 |
| 三、 本教材曲目选择的人性化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对教材合理使用的建议 | 第30-36页 |
| 第一节 教师素质的提高 | 第30-32页 |
| 一、 教育理念的更新 | 第30-31页 |
| 二、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认识 | 第31-32页 |
| 三、 教学能力的提高 | 第32页 |
| 第二节 授课方式的配合 | 第32-33页 |
| 一、 授课方式的多元化拓展 | 第32页 |
| 二、 对教材相关内容授课方式的设想 | 第32-33页 |
| 第三节 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 第33-36页 |
| 一、 充实创新思维培养和即兴弹奏能力内容 | 第33-34页 |
| 二、 建立钢琴曲目信息库 | 第34页 |
| 三、 进一步完善文字提示 | 第34页 |
| 四、 选编程度适宜的综合性视奏教材 | 第34-35页 |
| 五、 本教材印刷和排版上需修正的几处地方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附录1 | 第39-42页 |
| 附录2 | 第42-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