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民间借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言 | 第6-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6-7页 |
·国内外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7-16页 |
·国外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国内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农村民间借贷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简要述评 | 第15-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农村民间借贷的基本概念界定和特征 | 第18-26页 |
·民间借贷的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民间借贷的定义 | 第18-19页 |
·民间借贷的形式 | 第19-22页 |
·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 | 第22-23页 |
·民间借贷的特征 | 第23-26页 |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 第23页 |
·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 第23-24页 |
·借贷形式的多样性 | 第24页 |
·借贷方式的灵活性 | 第24页 |
·资金用途的多样性 | 第24-25页 |
·借贷利率的市场化 | 第25-26页 |
3 贵州省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背景介绍 | 第26-28页 |
·数据来源 | 第26-27页 |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 第27-28页 |
·贵州省民间借贷特征 | 第28-32页 |
·民间借贷的规模和数量 | 第28页 |
·民间借贷的主体 | 第28-29页 |
·民间借贷的用途 | 第29-30页 |
·民间借贷的合约 | 第30页 |
·民间借贷的利率 | 第30-31页 |
·民间借贷的还款率 | 第31-32页 |
·贵州省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主要原因及理论解释 | 第32-35页 |
·正规金融缺失及信贷政策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民间借贷自身的优势 | 第33-34页 |
·闲散资金的趋利性 | 第34-35页 |
·民间借贷活动的影响 | 第35-37页 |
·积极影响 | 第35-36页 |
·消极影响 | 第36-37页 |
4 贵州农村民间借贷的效应分析 | 第37-42页 |
·贵州农村民间借贷的正效应分析 | 第37-39页 |
·增加资金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 第37页 |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 第37-38页 |
·利息波动灵活,提高配置效率 | 第38-39页 |
·参与金融服务,促进体制创新 | 第39页 |
·贵州农村民间借贷的负效应分析 | 第39-42页 |
·争夺资金资源,冲击金融秩序 | 第39-40页 |
·增加借贷风险,影响社会稳定 | 第40页 |
·借贷活动隐蔽,宏观调控困难 | 第40-41页 |
·税收流失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 第41-42页 |
5 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分类监管和区别对待民间金融 | 第42-43页 |
·发展服务于农村经济的社区互助金融组织 | 第43页 |
·试办农民自己的银行—农民银行 | 第43-45页 |
·建立农户信用信息体系,降低农业信贷交易成本 | 第45页 |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 第45-46页 |
·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 第46-47页 |
·完善县域金融体系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一 | 第53-54页 |
附录二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