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 第2章 人力资源开发概念与指标体系 | 第22-32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 第22-25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 第22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效应 | 第22-23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 第23-25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指标体系 | 第25-32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能 | 第25-26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指标管理框架 | 第26-28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8-32页 |
| 第3章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第32-42页 |
|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33-38页 |
| ·大连高新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一般情况 | 第33页 |
|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的成就 | 第33-36页 |
|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 | 第38-42页 |
| ·紧缺型人才供需矛盾持续存在 | 第38-39页 |
| ·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 | 第39-40页 |
| ·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 第40页 |
| ·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尚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 第40页 |
|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载体建设和人才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 | 第40-42页 |
| 第4章 国内发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及借鉴 | 第42-53页 |
| ·国内发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 第42-48页 |
| ·“长三角”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 ·“珠三角”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 第45-47页 |
| ·“京津唐环渤海”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 第47-48页 |
| ·对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 第48-53页 |
|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确立人才政策优势 | 第48-49页 |
| ·积极推进载体建设,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 第49-50页 |
| ·大力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 ·不断夯实基础性工作,提高人才管理水平 | 第51-53页 |
| 第5章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思路 | 第53-63页 |
|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 第53-55页 |
| ·指导思想 | 第53页 |
| ·基本原则 | 第53-54页 |
| ·战略目标 | 第54-55页 |
|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日标 | 第55-58页 |
| ·培养造就创业型领军人才 | 第55页 |
| ·大力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 | 第55-56页 |
| ·引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专门人才 | 第56页 |
| ·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 第56-57页 |
|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 第57-58页 |
| ·高新园区人力资源政策 | 第58-59页 |
| ·实施海内外人才智力引进政策 | 第58页 |
| ·实施人才激励奖励政策 | 第58页 |
| ·实施人才培养政策 | 第58-59页 |
| ·实施人才服务环境优化政策 | 第59页 |
| ·大连高新园区重大人才工程 | 第59-61页 |
| ·实施鼓励海外人才归国创业工程 | 第59页 |
| ·实施海内外巡回人才招聘工程 | 第59页 |
| ·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 | 第59-60页 |
| ·实施大培训体系建设工程 | 第60页 |
| ·实施区校一体化建设工程 | 第60页 |
| ·实施住房保障工程 | 第60页 |
| ·实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 第60-61页 |
| ·实施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 第61页 |
| ·大连高新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 第61-63页 |
| ·加强组织领导 | 第61页 |
| ·加大人才财政投入 | 第61-62页 |
| ·建立人才工作考评机制 | 第62页 |
| ·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 第62页 |
|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 第62页 |
| ·加大宣传力度 | 第62-63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