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文化视野中的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研究--以邛山村小平小学“文化孤岛”现象为个案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3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4页
  (一) 文化全球化对藏区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第10-11页
  (二) 藏区学校面临人口流动与传统文化动态性传承的矛盾第11-12页
  (三) 藏区学校需改变自身“文化孤岛”的现状第12-14页
 二、研究对象第14-17页
 三、文献综述第17-25页
  (一)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研究第17-20页
  (二) 家校合作研究第20-24页
  (三) 藏区学校教育研究第24-25页
 四、研究设计第25-30页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二) 研究内容第26-27页
  (三) 研究方法第27-30页
第二章 邛山小平小学与邛山村的关系考察第30-67页
 一、学校与社区的生存背景考察第30-41页
  (一) 自然生态第30-33页
  (二) 人文历史第33-39页
  (三) 建校以来邛山小学与社区的变迁第39-41页
 二、学校的基本情况考察第41-49页
  (一) 学生的学校生活第42-44页
  (二) 教师情况及学校管理第44-46页
  (三) 课程基本情况第46-49页
 三、学校与社区的关系考察第49-60页
  (一) 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区的人才需求第49-54页
  (二) 学校与社区的人员交流情况第54-56页
  (三) 学校与社区交流中的重要事件第56-60页
 四、社区对学校的态度考察第60-64页
  (一) 村民对学校的角色定位第60-61页
  (二) 社区对学校的影响第61-64页
 五、小结第64-67页
第三章 影响藏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因素分析第67-82页
 一、影响藏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外部因素第67-72页
  (一) 政治环境的影响第67-69页
  (二) 经济环境的影响第69-71页
  (三) 文化环境的影响第71-72页
 二、影响藏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教育内部因素第72-80页
  (一)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72-75页
  (二) 教师的观念第75-76页
  (三) 教学内容第76-78页
  (四) 教学语言第78-79页
  (五) 评价体系第79-80页
 三、影响藏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社区内部因素分析第80-81页
 四、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建立的理论思考第82-111页
 一、藏区小学与社区合作的哲学思考第82-96页
  (一) 人的存在第82-85页
  (二) 文化的需要第85-87页
  (三) 教育的本质第87-92页
  (四) 藏文化与教育第92-96页
 二、藏区学校与社区建立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第96-101页
  (一) 藏区学校与社区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第96-98页
  (二) 和谐共生关系的意义第98-101页
 三、建立藏区学校与社区和谐共生的理论支撑第101-109页
  (一) 社会学观点第101-104页
  (二) 文化学观点第104-106页
  (三) 教育学观点第106-109页
 四、小结第109-111页
第五章 藏区小学与社区和谐共生关系的构想第111-123页
 一、藏区小学校教育因素的调整第111-115页
  (一)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111-112页
  (二) 教师的观念第112页
  (三) 教学内容第112-113页
  (四) 教学语言第113-114页
  (五) 评价体系第114-115页
 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第115-118页
  (一) 制度保证第115-116页
  (二) 机制保证第116-117页
  (三) 资源保证第117-118页
 三、藏区小学与社区合作的策略第118-123页
  (一) 合作原则第118页
  (二) 合作模式第118-120页
  (三) 具体步骤第120-121页
  (四) 采取的措施第121-12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第123-130页
 一、结论:文化视野下藏区小学与社区的关系第123-126页
  (一) 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的现状第123-124页
  (二) 藏区小学与社区和谐共生关系建构的必要性第124页
  (三) 藏区小学校与社区和谐共生关系的建构的可能性第124-125页
  (四) 藏区小学与社区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第125页
  (五) 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的展望第125-126页
 二、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反思第126-128页
  (一) 藏区学校的教育功能发挥是否到位第126-127页
  (二)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为谁服务第127-128页
  (三)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是否履行了人类文化传承的职责第128页
 三、继续研究的方向第128-130页
  (一) 对民族成员生存发展的关注第129页
  (二) 对民族文化取舍标准的思考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3页
附录第133-143页
 1. 考察地点示意图第133-136页
 2. 主要访谈提纲第136-139页
 3. 部分访谈记录第139-143页
后记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基于小学高年级教师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