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战文书的标图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课题的理论技术背景 | 第12-14页 |
·自然语言理解 | 第12页 |
·机器翻译方法 | 第12-14页 |
·课题的开发环境 | 第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领域相关知识的分析理解 | 第16-32页 |
·军语 | 第16页 |
·概念与特点 | 第16页 |
·军语的分类 | 第16页 |
·军用文书 | 第16-19页 |
·概念与分类 | 第16-17页 |
·作战文书格式 | 第17-18页 |
·作战文书记述方法 | 第18-19页 |
·军队标号 | 第19-22页 |
·概念与特点 | 第19-20页 |
·军队标号的组合规律 | 第20-21页 |
·军队标号的使用规定 | 第21-22页 |
·军事标图 | 第22-25页 |
·军事标图与要图 | 第22页 |
·标图实施方法 | 第22-23页 |
·常见队标的标绘 | 第23-25页 |
·汉语语法知识 | 第25-30页 |
·汉语的特点 | 第25-26页 |
·汉语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 第26页 |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汉语词法分析 | 第27-29页 |
·汉语词性标注 | 第29-30页 |
·汉语的理解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作战文书的标图系统设计 | 第32-38页 |
·作战文书的标图系统设计目标 | 第32页 |
·作战文书的标图系统主要功能 | 第32页 |
·作战文书的标图系统结构 | 第32-35页 |
·框架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作战文书处理模块结构 | 第34-35页 |
·开发环境与接口 | 第35-38页 |
·军用文书管理系统接口 | 第35页 |
·地图信息管理系统接口 | 第35页 |
·标绘图信息管理系统接口 | 第35-37页 |
·相关标准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作战文书理解关键技术 | 第38-44页 |
·作战文书语句划分 | 第38页 |
·作战文书自动分词 | 第38-39页 |
·分词方法 | 第38-39页 |
·未登录词的识别 | 第39页 |
·切分岐义及其消除 | 第39页 |
·作战文书词性标注 | 第39页 |
·作战文书句法分析 | 第39-40页 |
·短语 | 第40页 |
·句型 | 第40页 |
·作战文书词义辨识 | 第40-42页 |
·词义辨识的原则 | 第41页 |
·词义辨识的依据 | 第41页 |
·规则与词义的关系 | 第41页 |
·词义辨识的主要方法 | 第41-42页 |
·作战文书语义分析 | 第42页 |
·作战文书抽象理解 | 第42页 |
·作战文书标图技术 | 第42-44页 |
·作战文书标绘短语 | 第43页 |
·标绘短语库的构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相关数据库和知识库的建立 | 第44-52页 |
·通用数据库 | 第44-48页 |
·作战文书样本数据库 | 第44页 |
·作战文书模板数据库 | 第44-46页 |
·军语数据库 | 第46-47页 |
·地名数据库 | 第47页 |
·代字数据库 | 第47页 |
·军标数据库 | 第47-48页 |
·短语数据库 | 第48-49页 |
·非军语数据库 | 第48页 |
·军语与军标对应数据库 | 第48-49页 |
·任务数据库 | 第49-50页 |
·任务短语库 | 第49页 |
·任务军标库 | 第49页 |
·任务短语与军标对应库 | 第49-50页 |
·标绘语库 | 第50页 |
·目标数据库 | 第50-51页 |
·标绘图管理表 | 第50页 |
·队标图形表 | 第50-51页 |
·注记表 | 第51页 |
·相关的文件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文本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原型实现 | 第52-62页 |
·标图短语语义框架设计 | 第52-54页 |
·中间语义框架 | 第52-53页 |
·上下文语义框架描述 | 第53-54页 |
·作战文书的标图信息产生 | 第54-55页 |
·作战文书的标图系统 | 第55-62页 |
·文书模板功能 | 第55-56页 |
·创建文书编辑模板 | 第56-57页 |
·任务短语确定 | 第57-58页 |
·建立军标关联 | 第58-59页 |
·队标标绘信息的生成 | 第59-60页 |
·队号、地名的实现 | 第60页 |
·地名管理工具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