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货运运价改革与定价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 ·产品定价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 ·我国铁路货运定价改革的研究 | 第19-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形成机制改革 | 第24-34页 |
| ·运价形成机制的概念 | 第24页 |
| ·运价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形成机制 | 第25-30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构成 | 第25-27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水平 | 第27-29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浮动机制 | 第29-30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形成机制的缺陷 | 第30-32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形成机制改革方向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放松我国铁路货运运价规制 | 第34-50页 |
| ·规制理论 | 第34-39页 |
| ·规制的含义 | 第34-36页 |
| ·规制的动机 | 第36-37页 |
| ·价格规制的基本理论 | 第37-39页 |
| ·铁路行业的规制 | 第39-42页 |
| ·早期的铁路规制 | 第39-40页 |
| ·维护自然垄断性质的规制 | 第40页 |
| ·针对铁路运输垄断性的规制 | 第40-41页 |
| ·维护自然垄断性质的规制体系全面形成 | 第41-42页 |
| ·铁路货运运价规制的失灵 | 第42-43页 |
| ·国外放松铁路货运价格规制的经验 | 第43-46页 |
| ·美国 | 第43-44页 |
| ·欧洲 | 第44页 |
| ·印度 | 第44页 |
| ·日本 | 第44-45页 |
| ·俄罗斯 | 第45-46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放松规制的必要性 | 第46-48页 |
| ·规制导致价格扭曲 | 第46-47页 |
| ·是铁路运输行业企业化改革的要求 | 第47页 |
| ·是参与竞争扩大市场份额的要求 | 第47页 |
| ·使铁路企业自觉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 第47-48页 |
| ·我国铁路货运运价放松规制的可行性 | 第48-49页 |
| ·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为放松管制提供可能 | 第48页 |
| ·放松规制不会导致铁路运价的无节制上涨 | 第48页 |
| ·国外铁路放松货运运价规制提供了借鉴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铁路参与有效竞争的货运市场结构分析 | 第50-67页 |
| ·对铁路货运市场“垄断”的再认识 | 第50-53页 |
| ·自然垄断概念 | 第50-52页 |
| ·铁路行业结构与关联货运市场结构辨析 | 第52-53页 |
| ·关联市场理论 | 第53-60页 |
| ·广义流通成本 | 第54-55页 |
| ·关联运输方式判断 | 第55-58页 |
| ·关联市场结构 | 第58-60页 |
| ·基于关联市场理论的铁路货运市场结构分析 | 第60-66页 |
| ·独立的铁路货运市场 | 第61-62页 |
| ·铁路—公路关联市场结构 | 第62-64页 |
| ·铁路—水运关联市场结构 | 第64-65页 |
| ·不同关联市场中铁路货运市场结构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考虑关联市场结构的铁路货运定价 | 第67-82页 |
| ·货运市场铁路垄断定价策略 | 第67-73页 |
| ·铁路垄断情形下价格规制绩效分析 | 第67-70页 |
| ·铁路垄断情形下的货运定价与运价规制 | 第70-73页 |
| ·竞争的关联市场中铁路定价策略 | 第73-79页 |
| ·对铁路货运成本构成的认识 | 第74-76页 |
| ·基于地租理论的铁路货运定价效果分析 | 第76-77页 |
| ·铁路一公路关联市场铁路货运定价策略 | 第77-79页 |
| ·寡头垄断关联货运市场铁路定价策略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82-89页 |
| ·案例背景 | 第82页 |
| ·计算分析 | 第82-89页 |
| ·公路超载对于铁路货运需求的影响 | 第82-84页 |
| ·铁路货运定价 | 第84-8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90页 |
| ·未来展望 | 第90页 |
| ·结束语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