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车碰撞特性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8-9页 |
| ·国内外汽车碰撞研究概况及相关标准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汽车汽车碰撞标准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碰撞仿真的基本理论 | 第14-21页 |
| ·多物体接触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14-18页 |
| ·多物体接触碰撞的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 ·基本方程 | 第15-18页 |
| ·虚位移原理和虚应力原理 | 第18页 |
| ·空间有限元离散原理 | 第18-19页 |
| ·接触与摩擦计算处理方法 | 第19-21页 |
| 第3章 整车骨架碰撞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 第21-29页 |
| ·整车骨架碰撞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2页 |
| ·材料模型的选择 | 第22-23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23-25页 |
| ·网格划分的一般原则 | 第23-24页 |
| ·单元尺寸的影响 | 第24页 |
| ·网格密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 ·载荷和约束 | 第25-26页 |
| ·碰撞初速度 | 第25-26页 |
| ·接触与摩擦 | 第26页 |
| ·计算参数设置 | 第26-27页 |
| ·计算时间 | 第26-27页 |
| ·时间积分算法 | 第27页 |
| ·时间步长 | 第27页 |
| ·沙漏控制 | 第27-29页 |
| 第4章 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 ·整车骨架变形分析 | 第29-31页 |
| ·驾驶员生存空间分析 | 第31页 |
| ·驾驶室座椅处碰撞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 第31-33页 |
| 第5章 耐撞性设计研究与优化后分析 | 第33-45页 |
| ·材料吸能方式 | 第33-35页 |
| ·构件壁厚的影响 | 第33页 |
| ·新材料 | 第33-35页 |
| ·结构吸能方式 | 第35-40页 |
| ·吸能式保险杠 | 第35页 |
| ·车用吸能部件的布置与吸能特性 | 第35-37页 |
| ·新型吸能部件及其特性 | 第37-39页 |
| ·预变性技术 | 第39-40页 |
| ·整车骨架的改进 | 第40-42页 |
| ·改进后整车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整车骨架变形分析 | 第42-43页 |
| ·驾驶员生存空间分析 | 第43页 |
| ·驾驶室座椅处碰撞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 第43-45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 ·全文总结 | 第45页 |
| ·展望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