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身代理”技术的电子教室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电子教学系统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工作 | 第10页 |
| ·文章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 第2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第11-21页 |
| ·知识及其表示 | 第11-14页 |
| ·知识的定义及描述 | 第11页 |
| ·知识的表示方法 | 第11-14页 |
| ·双库支撑的组织模型 | 第14-18页 |
| ·数据挖掘技术 | 第14页 |
| ·数据库的组织 | 第14-15页 |
| ·知识库的建立 | 第15-16页 |
| ·双库协同机制 | 第16-17页 |
| ·基于双库协同的知识转化过程 | 第17-18页 |
| ·即时信息检索技术 | 第18-19页 |
| ·Agent技术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分身代理”技术的设计原理 | 第21-36页 |
| ·系统逻辑结构 | 第21-23页 |
| ·TCCS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 ·Agent的使用 | 第22-23页 |
| ·系统运行机理 | 第23-26页 |
|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辅助知识库维护 | 第23-24页 |
| ·教学的实现过程 | 第24页 |
| ·在线答疑系统 | 第24-25页 |
| ·在线测试系统 | 第25-26页 |
| ·兴趣向量的建立和维护 | 第26页 |
| ·知识库的结构 | 第26-29页 |
| ·知识点的作用及属性 | 第26-27页 |
| ·知识表示的结构及匹配算法 | 第27-29页 |
| ·实例分析 | 第29-30页 |
| ·充分性和公平性分析以及责任性描述 | 第30-33页 |
| ·充分性分析 | 第30-31页 |
| ·公平性分析 | 第31-32页 |
| ·责任性描述 | 第32-33页 |
| ·系统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 ·教学效果对比 | 第33-34页 |
| ·双库协同技术分析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基于“分身代理”技术电子教室的详细设计 | 第36-48页 |
| ·系统物理结构 | 第36-37页 |
| ·双库协同的设计分析 | 第37-40页 |
| ·数据库和知识库的结构 | 第37-39页 |
| ·数据挖掘过程 | 第39-40页 |
| ·分身代理的设计 | 第40-47页 |
| ·向量的计算 | 第41-43页 |
| ·在线测试系统和即时复习策略 | 第43-45页 |
| ·在线答疑系统 | 第45-46页 |
| ·教学反馈系统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前景与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