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大法官解释制度初探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台湾地区的“制宪”沿革 | 第13-20页 |
一、“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 | 第13-16页 |
(一) “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 | 第13-15页 |
(二)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制定 | 第15-16页 |
二、“中华民国宪法”的修改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大法官解释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24页 |
一、大法官解释制度的产生 | 第20-21页 |
二、大法官解释制度的发展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大法官解释的机构 | 第24-33页 |
一、“司法院”的性质与地位 | 第24-29页 |
(一) “司法院”的性质和地位 | 第24-26页 |
(二) “司法院”与各院的关系 | 第26-29页 |
二、“大法官会议”的组成和职权 | 第29-33页 |
(一) “大法官会议”的性质和地位 | 第29页 |
(二) “大法官会议”的职权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大法官解释的程序 | 第33-37页 |
一、大法官解释的一般程序 | 第33-35页 |
(一) 声请的主体 | 第33-34页 |
(二) 声请的内容 | 第34页 |
(三) 审议与决议 | 第34-35页 |
(四) 公布 | 第35页 |
二、大法官解释过程中的救济程序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大法官解释的标准 | 第37-44页 |
一、美、德两国的违宪审查标准 | 第37-39页 |
二、大法官解释的审查标准 | 第39-44页 |
第六章 大法官解释的效力 | 第44-47页 |
一、解释效力概说 | 第44-45页 |
(一) 解释的一般效力 | 第44页 |
(二) 解释的个别效力 | 第44-45页 |
三、大法官解释的效力 | 第45-47页 |
第七章 大法官解释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 第47-64页 |
一、大法官解释制度的特征 | 第47-50页 |
二、大法官解释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三、大法官解释制度制度的改革 | 第52-64页 |
结语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