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8-21页 |
1 绪论 | 第21-3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3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2 煤层瓦斯气相驱替及气体运移实验研究 | 第33-57页 |
2.1 煤层瓦斯气相驱替实验方案 | 第33-35页 |
2.2 氮气和二氧化碳对煤层瓦斯驱替效果的对比研究 | 第35-39页 |
2.3 温度和压力对二氧化碳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 | 第39-44页 |
2.4 煤中单一气体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 第44-47页 |
2.5 裂隙煤体气体运移规律实验结果 | 第47-5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3 不同起始压力下煤中气体的脱附规律研究 | 第57-76页 |
3.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57-59页 |
3.2 煤体对气体的吸附机理模型 | 第59-62页 |
3.3 煤样对不同气体的等温脱附变化规律 | 第62-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4 基质体和孔隙变形对煤中气体渗流的控制机制及渗透率演化模型 | 第76-95页 |
4.1 煤体孔隙结构几何模型的发展 | 第76-78页 |
4.2 基质体和孔隙变形条件下渗透率和孔隙率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78-89页 |
4.3 孔隙变形控制下煤体渗透率演化的分形特征 | 第89-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多因素控制下煤层气体渗透率演化及CO2驱替后煤层润湿性特征研究 | 第95-113页 |
5.1 多因素控制下煤体渗透率演化模型 | 第95-103页 |
5.2 二氧化碳对煤层瓦斯驱替过程中应用分析 | 第103-105页 |
5.3 气-水-煤三相体系润湿性实验研究 | 第105-11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6 煤层瓦斯气液两相协同高效驱替机制研究 | 第113-135页 |
6.1 气液两相协同驱替对煤体渗透率损害特征实验研究 | 第113-120页 |
6.2 碱性溶液侵蚀对煤体物化性质的损伤特征 | 第120-129页 |
6.3 碱性溶液侵蚀对煤样吸附特征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6.4 两相协同驱替在煤层瓦斯灾害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131-13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135-13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35-137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7页 |
7.3 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3页 |
作者简历 | 第153-1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