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引言 | 第7页 |
·城市广场概述 | 第7-13页 |
·国外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 第7-10页 |
·国内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 第10-11页 |
·国内外城市广场的发展异同 | 第11-12页 |
·我国现代新建城市广场与近现代旧广场的对比异同 | 第12-13页 |
·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分类 | 第13-14页 |
·城市广场的定义 | 第13-14页 |
·城市广场的分类 | 第14页 |
·课题的源起 | 第14-18页 |
·城市广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我国关于城市广场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对城市广场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的内涵与关系研究 | 第18-29页 |
·"可识别性"的内涵与外延 | 第18-19页 |
·概念 | 第18页 |
·特征 | 第18页 |
·构成 | 第18-19页 |
·"地域特色"的内涵与外延 | 第19-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9页 |
·特征 | 第19-20页 |
·构成 | 第20-21页 |
·影响城市广场设计的地域性要素 | 第21-22页 |
·可识别性与地域特色之间的关系 | 第22-25页 |
·范围划分上的不同 | 第22-23页 |
·研究对象的不同 | 第23页 |
·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的联系 | 第23-25页 |
·与城市广场地域特色及可识别性相关的理论 | 第25-29页 |
第三章 运用文化载体营造城市广场的地域特色 | 第29-36页 |
·城市广场地域文化载体的定义 | 第29页 |
·城市广场中地域文化载体的构成与分类 | 第29-30页 |
·城市广场中地域文化载体的构成要素 | 第30-36页 |
·建筑 | 第30-32页 |
·植物配置 | 第32页 |
·水体 | 第32-34页 |
·小品设施 | 第34页 |
·铺地 | 第34-35页 |
·色彩 | 第35页 |
·灯光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运用地域特色构建城市广场的可识别性 | 第36-49页 |
·指导性原则 | 第36-40页 |
·尊重原始自然环境条件 | 第37-38页 |
·利用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 | 第38页 |
·利用当地特色景观构成要素来创造特色的空间环境 | 第38-39页 |
·挖掘历史文脉,提升广场的文化内涵 | 第39页 |
·尊重人的活动,注重人文精神 | 第39-40页 |
·具体法则 | 第40-49页 |
·设计理念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 第40-43页 |
·广场空间构成与形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 第43-44页 |
·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广场景观的几种手法 | 第44-49页 |
第五章 实践中的回应——案例剖析 | 第49-57页 |
·案例简介 | 第49页 |
·环境要素分析 | 第49-51页 |
·自然环境要素分析 | 第49-50页 |
·社会文化要素分析 | 第50-51页 |
·地域性与可识别性要素分析 | 第51-56页 |
·理念上体现 | 第51页 |
·功能上体现 | 第51-52页 |
·可识别性要素分析 | 第52-53页 |
·地域特色要素分析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