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7-9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7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语料来源 | 第8-9页 |
| 2. 隐喻及颜色词隐喻 | 第9-15页 |
| ·对隐喻的概念的理解 | 第9页 |
| ·概念隐喻及其认识功能 | 第9-10页 |
| ·中外隐喻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0-11页 |
| ·关于颜色词隐喻研究 | 第11-12页 |
| ·双重心理意向隐喻化认知的形成 | 第12-15页 |
| 3. 颜色词的论述 | 第15-18页 |
| ·颜色词的界定 | 第15页 |
| ·中外对颜色词的研究 | 第15页 |
| ·颜色词的语义特点 | 第15-18页 |
| ·颜色词的模糊性 | 第16-17页 |
| ·内涵不确定性 | 第16页 |
| ·外延不确定性 | 第16页 |
| ·模糊性的原因 | 第16-17页 |
| ·语义的对立性 | 第17页 |
| ·语义的民族性 | 第17-18页 |
| 4. 汉语基本颜色词隐喻意义的来源 | 第18-23页 |
| ·与风俗习惯有关 | 第18-19页 |
| ·与历史背景有关 | 第19-20页 |
| ·与政治制度有关 | 第20页 |
| ·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关 | 第20-21页 |
| ·汉语颜色词各自衍生出的新用法 | 第21-23页 |
| ·新用法的产生 | 第21-22页 |
| ·衍生的路径 | 第22-23页 |
| 5. 汉语基本颜色词隐喻的褒贬意实例分析 | 第23-46页 |
| ·颜色词“红”的隐喻实例分析 | 第23-28页 |
| ·“红”的语言义 | 第23页 |
| ·颜色词“红”的褒义 | 第23-26页 |
| ·由本义产生出的褒义 | 第24-25页 |
| ·由引申义产生出的褒义 | 第25-26页 |
| ·颜色词“红”的贬义 | 第26-28页 |
| ·颜色词“黄”的隐喻实例分析 | 第28-33页 |
| ·“黄”的语言义 | 第28-29页 |
| ·颜色词“黄”的褒义 | 第29-30页 |
| ·颜色词“黄”的贬义 | 第30-33页 |
| ·颜色词“黑”的隐喻实例分析 | 第33-38页 |
| ·“黑”的语言义 | 第33-34页 |
| ·颜色词“黑”的褒义 | 第34-35页 |
| ·颜色词“黑”的贬义 | 第35-38页 |
| ·颜色词“白”的隐喻实例分析 | 第38-42页 |
| ·“白”的语言义 | 第38-39页 |
| ·颜色词“白”的褒义隐喻 | 第39-40页 |
| ·颜色词“白”的贬义隐喻 | 第40-42页 |
| ·颜色词“绿”的隐喻实例分析 | 第42-46页 |
| ·“绿”的语言义 | 第42-43页 |
| ·颜色词“绿”的褒义隐喻 | 第43-44页 |
| ·颜色词“绿”的贬义隐喻 | 第44-46页 |
| 6. 汉韩语颜色词的异同 | 第46-48页 |
| ·汉韩颜色词中的相似点 | 第46页 |
| ·汉韩颜色词中的相异点 | 第46-48页 |
| 7.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