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9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9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9-12页 |
第二章 集团组织结构设计概述 | 第12-25页 |
·组织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 第12-18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12页 |
·结构追随战略的原则 | 第12页 |
·依功能需要设计结构的原则 | 第12-13页 |
·结构设计以市场竞争取胜为宗旨的原则 | 第13-14页 |
·集团组织边界范围有效性原则 | 第14页 |
·集团产权经营层次和幅度合理化原则 | 第14-15页 |
·有控制的分权的原则 | 第15-16页 |
·合作与竞争并存原则 | 第16-17页 |
·权变设计原则 | 第17-18页 |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集团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 | 第18页 |
·集团联结纽带和领导体制的设计 | 第18页 |
·集团核心(层)及成员企业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设计 | 第18页 |
·集团内部管理结构和责权体制的设计 | 第18页 |
·集团总部管理机构的设计 | 第18-19页 |
·企业集团各单元组织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 第19-25页 |
·集团内部管理结构和责权体制的设计 | 第19页 |
·集团管理结构的基本模式 | 第19-20页 |
·集团成员企业的自主权限范围 | 第20-22页 |
·集团总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太钢集团概况 | 第25-32页 |
·太钢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太钢的主要优势 | 第26-28页 |
·能源优势 | 第26页 |
·工艺装备优势 | 第26页 |
·技术和人才优势 | 第26-27页 |
·管理和营销优势 | 第27页 |
·全流程、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所形成的优势 | 第27页 |
·采用高新技术所形成的优势 | 第27-28页 |
·太钢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变革历史及其主要特点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太钢集团构建管控组织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6页 |
·重组上市是太钢集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32页 |
·问题存在的基本背景 | 第32-34页 |
·国家对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管控的相关法规 | 第32-34页 |
·太钢整体上市对运营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 第34页 |
·构建新型管控组织系统的客观必要性 | 第34-36页 |
·母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不同于其他控股上市公司 | 第34-35页 |
·优质资产包装上市,迫使母公司从上市公司找补偿 | 第35页 |
·母公司干涉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的问题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太钢集团管控组织结构的设计 | 第36-59页 |
·太钢集团和太钢不锈组织结构图 | 第36页 |
·集团总部管控组织设计过程 | 第36-41页 |
·集团战略体系 | 第36-38页 |
·集团管控管理模式选择 | 第38-39页 |
·集团管控功能定位 | 第39-41页 |
·重新设计后的集团及上市公司总部组织结构 | 第41-42页 |
·集团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 第42页 |
·集团公司治理结构 | 第42页 |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42页 |
·集团与股份部门职能分工 | 第42-59页 |
·集团部门职能分工 | 第42-54页 |
·股份部门职能分工 | 第54-59页 |
第六章 管控组织结构运行的保障措施 | 第59-74页 |
·关键流程和职权体系 | 第59-62页 |
·战略管理 | 第59-60页 |
·投资管理 | 第60页 |
·人力资源管理 | 第60-61页 |
·企业文化管理 | 第61-62页 |
·控制制度的建立 | 第62-71页 |
·集团公司对上市公司重点监控和管理的主耍内容 | 第71-74页 |
·计划财务管理 | 第71-72页 |
·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管理 | 第72页 |
·产品与技术开发管理 | 第72页 |
·重要物资采购管理 | 第72页 |
·市场营销管理 | 第72-73页 |
·进出口管理 | 第73页 |
·干部管理 | 第73页 |
·重大公共关系处理与无形资产管理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