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8页 |
·生物高考改革历史回顾 | 第9-10页 |
·上海高考改革历程 | 第10-11页 |
·国内外生物课程改革 | 第11-14页 |
·生物高考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高中生物测试评价与教学现状 | 第16-18页 |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 第18-20页 |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价值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0-28页 |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第20-21页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第20页 |
·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理论的新发展 | 第20-21页 |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1-23页 |
·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 | 第21-22页 |
·多元智力理论对生物教学的启示 | 第22-23页 |
·有效教学理论 | 第23-24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6页 |
·构建主义理论的涵义 | 第24页 |
·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学的启示 | 第24-26页 |
·素质教育理论 | 第26-28页 |
·素质教育的界定 | 第26页 |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新课标下的生物高考命题综合分析 | 第28-39页 |
·生物高考目标分析 | 第28-29页 |
·高考试题内容分析 | 第29-33页 |
·试题内容综合分析 | 第30页 |
·选择题分析 | 第30-32页 |
·简答题分析 | 第32-33页 |
·高考试题题型变化 | 第33-34页 |
·高考试题的特点 | 第34-37页 |
·强调“双基”考查,注重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 第34页 |
·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 第34-35页 |
·兼顾“两期教材”的并存和过渡 | 第35-36页 |
·重视实验,突显学科特点 | 第36页 |
·注重考查发展性学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36-37页 |
·对学生的分析、计算以及逻辑思维等科学素养提出要求 | 第37页 |
·突显上海城市特色 | 第37页 |
·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 | 第37-39页 |
·考试内容的价值取向由知识立意逐渐转向能力立意 | 第37-38页 |
·考试内容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增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上海市生物高考考试后效调查研究 | 第39-45页 |
·调查目的 | 第39页 |
·问卷设计思路 | 第39页 |
·问卷调查内容 | 第39页 |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39-45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40页 |
·上海市生物高考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第40-43页 |
·上海市生物高考对学生个人的影响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生物高考命题趋势引发的思考 | 第45-51页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教学缺乏设计,仍存在知识本位现象 | 第45页 |
·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体现不够 | 第45-46页 |
·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情了解不够 | 第46页 |
·生物高考引发的反思 | 第46-51页 |
·加强对高考命题研究 | 第46-47页 |
·处理好新大纲与新课标关系 | 第47页 |
·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学有效性 | 第47-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