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8-11页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一、语文教材 | 第11-13页 |
二、语文教科书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两套语文教材编排体系的比较研究 | 第19-46页 |
第一节 编排原则比较 | 第19-26页 |
一、对大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材编写“标准”的分析 | 第19-21页 |
二、对台湾《课程纲要》中语文教材编写“标准”的分析 | 第21-24页 |
三、二者之比较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构成要素之比较 | 第26-31页 |
一、构成要素总体比较 | 第26-27页 |
二、构成要素比较举例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单元组合方式之比较 | 第31-37页 |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组合方式 | 第31-33页 |
二、翰林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组元方式 | 第33-34页 |
三、二者之比较 | 第34-37页 |
第四节 语文知识的编排比较 | 第37-39页 |
一、人教版与翰林版语文教材系统知识的呈现 | 第37-38页 |
二、二者之比较 | 第38-39页 |
第五节 启迪与思考 | 第39-46页 |
一、对话理论 | 第39-41页 |
二、对话理论与语文教科书的呈现关系 | 第41-43页 |
三、对话理论下对教材编写的思考 | 第43-46页 |
第三章 两套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比较研究 | 第46-75页 |
第一节 选文的外在组织层面(呈现方式上) | 第46-48页 |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选文的呈现方式 | 第46-47页 |
二、翰林版语文教材选文的呈现方式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选文的内容构成层面 | 第48-55页 |
一、关于课内学习的选文 | 第48-52页 |
二、关于课外阅读的选文 | 第52-55页 |
第三节 相同篇目例文分析 | 第55-65页 |
一、两套教材中所选相同课文篇目 | 第55-56页 |
二、相同篇目例文分析 | 第56-65页 |
第四节 启迪与思考 | 第65-75页 |
一、语文课程目标与选文标准 | 第65-68页 |
二、对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思考 | 第68-71页 |
三、语文教材选文的几点建议 | 第71-75页 |
第四章 两套语文教材作业设计的比较研究 | 第75-85页 |
第一节 人教版与翰林版语文教材作业设计特点 | 第75-80页 |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作业设计特点 | 第75-77页 |
二、翰林版语文教材的作业设计特点 | 第77-80页 |
第二节 两套教材作业设计特点的分析比较 | 第80-82页 |
第三节 启迪与思考 | 第82-85页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语文教科书作业编制系统的启示——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 | 第82-83页 |
二、把握练习题中“度”与“量”的合理性 | 第83-84页 |
三、作业系统的编制思路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第84页 |
四、增加题目的趣味性 | 第84-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5页 |
后记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