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堆肥、沤肥论文

秸秆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对秸秆降解效果初步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和秸秆还田研究进展第13-24页
   ·秸杆纤维素资源与性质第13-15页
     ·秸秆纤维素资源第13-14页
     ·秸秆中纤维素的性质第14-15页
   ·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降解纤维素真菌类型第16页
     ·降解纤维素细菌类型第16页
     ·降解纤维素放线菌类型第16页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纤维素降解酶系第16-17页
     ·纤维素酶分子的结构和分类第17页
     ·纤维素酶的催化机理第17-18页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18-19页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第19-22页
     ·我国秸秆还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9-21页
     ·国外秸秆还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21-2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页
     ·研究目的第22页
     ·研究意义第22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第24-33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样品来源第24页
     ·碳源及培养基第24-25页
     ·主要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27页
     ·筛选方法第25页
     ·表型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第25页
     ·细菌16SrDNA、真菌ITS 序列鉴定第25-27页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7页
     ·ITS 序列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2页
     ·纤维素降解菌和复合菌系的筛选第27-29页
     ·分离菌株的降解性质第29-30页
     ·分离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第30页
     ·分离细菌 16SrDNA 序列鉴定第30页
     ·基于 16SrDNA 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30-31页
     ·细菌的生理生化分析第31页
     ·基于Y5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31-32页
   ·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秸秆降解菌与复合菌系产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33-44页
   ·实验材料第33-34页
     ·药品、试剂和纤维素类物质第33页
     ·实验菌株和培养基第33页
     ·溶液和缓冲液第33-34页
     ·主要仪器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6页
     ·纤维素粗酶液的制备第34页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第34-35页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5页
     ·培养时间对降解菌株、复合系酶活力的影响第35页
     ·培养液pH 对降解菌株、复合系酶活力的影响第35页
     ·温度对降解菌株、菌群酶活力的影响第35页
     ·氮源对降解菌株、菌群酶活力的影响第35-36页
     ·秸秆纤维素类型对降解菌株酶活力的影响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培养时间对降解菌株酶活力的影响第36-39页
     ·pH 值对降解菌株酶活性的影响第39页
     ·温度对降解菌株作用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氮源对降解菌株作用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纤维素种类对菌株Y5 酶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结论第42-44页
第四章 秸秆降解菌和复合菌系液体培养对小麦秸秆降解效果第44-49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实验菌株和复合系第44页
     ·秸秆纤维素与培养基第44页
     ·试剂配制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45页
     ·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群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4-45页
     ·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定量测定第45页
     ·改进的Van Soest 洗涤法(差重法)第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纤维素降解菌群的生长曲线第45-46页
     ·培养过程中小麦秸秆内纤维素类物质的变化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第五章 复合菌系 Y2b 对秸秆降解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49-64页
   ·实验材料第49-50页
     ·供试菌株:复合菌系 Y2b第4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9页
     ·主要的缓冲液和试剂第49页
     ·DNA 提取试剂第49-50页
     ·土壤样品与作物秸秆第50页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50-54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测定第50-51页
     ·腐殖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第51页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第51-5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63页
     ·盆钵试验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第54-57页
     ·盆钵试验中作物秸秆各成分的测定第57-58页
     ·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58-63页
   ·结论第63-6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特异性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下一篇: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中氮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