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s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我国秸秆还田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发达国家秸秆直接还田现状 | 第13页 |
·我国秸秆还田的现状 | 第13页 |
·我国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秸秆组成及分解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秸秆残体的组成 | 第14页 |
·秸秆分解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碳氮影响 | 第17-21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影响 | 第17-18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影响 | 第18-19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氮的影响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盆栽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不同土壤氮素水平的秸秆还田的盆栽试验 | 第22-23页 |
·填埋秸秆分解的盆栽试验 | 第23页 |
·长期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的定位试验 | 第23页 |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3-26页 |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测定 | 第24页 |
·土壤和填埋秸秆氮的测定 | 第24页 |
·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 | 第24页 |
·土壤和植株中~(15)N的测定 | 第24-25页 |
·土壤微生物氮的测定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小麦生育期生物量、吸氮量及其来源研究 | 第26-41页 |
·土壤氮素水平及施氮量对小麦各生育期生物量、吸氮量影响 | 第26-28页 |
·土壤本底氮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氮肥用量对不同氮素土壤小麦生物量、吸氮量影响 | 第27-28页 |
·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及氮肥用量对小麦各生育期生物量、吸氮量影响 | 第28-30页 |
·单施秸秆对小麦生物量、吸氮量及其来源影响 | 第28-29页 |
·秸秆配施氮肥对小麦生物量、吸氮量及其来源影响 | 第29-30页 |
·氮肥及秸秆还田对小麦生物量、小麦吸氮量影响 | 第30-35页 |
·秸秆还田及氮素用量对低氮素土壤小麦生物量、吸氮量影响 | 第30-33页 |
·秸秆还田及氮素用量对高氮素土壤小麦生物量、吸氮量影响 | 第33-35页 |
·土壤氮素水平、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35-36页 |
·~(15)N标记氮素去向研究 | 第36-38页 |
·各处理~(15)N肥料氮去向研究 | 第36-37页 |
·各处理~(15)N秸秆氮素去向研究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 | 第41-47页 |
·土壤本底氮素、氮肥施用量对硝态氮影响 | 第41-42页 |
·土壤本底氮素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 | 第41页 |
·氮肥用量对不同氮素土壤硝态氮影响 | 第41-42页 |
·秸秆还田、氮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影响 | 第42-44页 |
·单施秸秆对土壤硝态氮影响 | 第42-43页 |
·秸秆配施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影响 | 第43-44页 |
·氮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 | 第44-45页 |
·氮肥和秸秆还田对低氮素土壤硝态氮影响 | 第44-45页 |
·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对高氮素土壤硝态氮影响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氮的动态、来源及供氮特征 | 第47-60页 |
·土壤氮素、氮肥用量对土壤微生物氮动态及其来源的影响 | 第47-49页 |
·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和氮肥用量对土壤微生物氮动态及来源的影响 | 第49-51页 |
·氮素及秸秆还田对不同土壤的微生物氮动态及来源的影响 | 第51-57页 |
·氮肥、秸秆配施氮肥对低氮素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影响 | 第51-54页 |
·氮肥、秸秆配施氮肥对高氮素土壤微生物氮素影响 | 第54-57页 |
·土壤本底氮素、氮肥用量、秸秆对土壤微生物氮周转量及周转强度影响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秸秆矿化、氮素表观平衡及长期试验点秸秆还田氮肥管理建议 | 第60-68页 |
·土壤本底氮素和氮肥用量对秸秆残留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土壤氮素对秸秆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 第61-63页 |
·中量氮肥用量条件下,土壤氮素对秸秆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 第61-62页 |
·高量氮肥用量条件下,土壤氮素对秸秆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8页 |
1.土壤氮素和氮肥用量对秸秆矿化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 第63-64页 |
2.潮土长期秸秆还田氮肥管理建议 | 第64-68页 |
(1) 长期秸秆还田后土壤全氮和微生物氮变化 | 第64-65页 |
(2) 华北潮土区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措施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