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特异性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 ·黄曲霉毒素 | 第14-16页 |
|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与分布 | 第14-15页 |
|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 | 第15-16页 |
| ·黄曲霉毒素毒性及危害 | 第16-19页 |
| ·黄曲霉毒素毒性 | 第16-17页 |
| ·限量标准 | 第17-19页 |
|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 | 第19-22页 |
| ·薄层色谱法 | 第19页 |
| ·仪器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9-20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0页 |
|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 ·放射免疫测定法 | 第20页 |
| ·酶联免疫测定法 | 第20-21页 |
| ·免疫传感器检测技术 | 第21页 |
| ·免疫亲和层析分离纯化与大型仪器联用法 | 第21页 |
| ·免疫层析试纸条 | 第21-22页 |
| ·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 | 第22页 |
| ·黄曲霉毒素B_1 半抗原设计 | 第22-27页 |
| ·肟化法 | 第23-24页 |
| ·半缩醛法 | 第24-25页 |
| ·氨甲基缩合反应 | 第25页 |
| ·其他 | 第25-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7-2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黄曲霉毒素B_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9-38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30-32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 ·试验标准品 | 第30页 |
| ·试验动物 | 第30页 |
| ·其他试验试剂与药品 | 第30-31页 |
| ·细胞培养溶液及配制方法 | 第31页 |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溶液 | 第31-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 ·完全抗原的合成 | 第32页 |
| ·Balb/c小鼠免疫 | 第32-33页 |
| ·细胞融合和克隆 | 第33页 |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33页 |
| ·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AFB_(2a)-BSA完全抗原的合成 | 第33-34页 |
| ·完全抗原紫外-可见扫描光谱法鉴定 | 第34页 |
| ·人工合成抗原的免疫效果 | 第34-35页 |
| ·细胞融合及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35-36页 |
| ·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黄曲霉毒素B_1 单克隆抗体特性鉴定 | 第38-49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41页 |
| ·试验仪器 | 第38-39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39页 |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溶液 | 第39页 |
| ·SDS-PAGE电泳溶液 | 第39-41页 |
| ·其他溶液 | 第4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1-42页 |
| ·腹水纯化及纯度鉴定 | 第42页 |
| ·抗体亲和常数测定 | 第42-43页 |
| ·抗体特异性测定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3G1 腹水效价及工作浓度 | 第43页 |
| ·3G1 腹水纯化效果 | 第43页 |
| ·抗体特异性 | 第43-46页 |
| ·抗体灵敏度 | 第43-44页 |
| ·2A11 交叉反应率 | 第44页 |
| ·5D7 交叉反应率 | 第44-45页 |
| ·3A12 交叉反应率 | 第45页 |
| ·3G1 交叉反应率 | 第45-46页 |
| ·抗体亲和力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AFB_1 免疫检测技术初步建立 | 第49-54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 ·试验试剂与药品 | 第49页 |
|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 ·ELISA条件优化 | 第49-50页 |
| ·添加回收试验 | 第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 ·甲醇浓度的影响 | 第50页 |
| ·盐离子浓度影响 | 第50-51页 |
| ·pH值对ELISA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添加回收 | 第52-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第54-56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AFB_1 完全抗原设计与合成 | 第54页 |
| ·AFB_1 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特性鉴定 | 第54页 |
| ·AFB_1 检测技术初步建立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