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1章 绪 论 | 第14-32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29页 |
| ·脉冲星信号获取技术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15-16页 |
| ·脉冲星识别技术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16-19页 |
| ·脉冲星导航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 第19-27页 |
| ·星间相对导航系统的发展 | 第27-28页 |
| ·脉冲星导航技术面向航天器编队的研究 | 第28-2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 第2章 脉冲星信号基本特征描述与模型建立 | 第32-48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脉冲星机理概述 | 第32-34页 |
| ·脉冲星特性分析 | 第34-38页 |
| ·脉冲星时域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 ·脉冲星频谱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 ·脉冲星信号接收 | 第38-40页 |
| ·噪声模型建立 | 第40-47页 |
| ·系统噪声影响源分析 | 第41页 |
| ·脉冲星到达过程噪声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 ·脉冲星循环平稳模型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3章 脉冲星信号获取及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48-77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基于时频联合相干累积的脉冲星信号获取方法 | 第48-55页 |
| ·多谱段接收原理 | 第49-51页 |
| ·时域相干积累 | 第51-53页 |
| ·多谱段相干积累 | 第53-55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脉冲星信号预处理 | 第55-58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脉冲星去噪方法 | 第5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基于HILBERT-HUANG 变换的脉冲星信号的预处理 | 第58-75页 |
| ·经验模态分解 | 第59-64页 |
| ·基于近似熵阈值的EMD 信号提取 | 第64-71页 |
| ·无阈值塔式经验模态分解滤波方法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4章 基于瞬时特征的脉冲星自适应识别方法研究 | 第77-93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脉冲星特征提取 | 第77-84页 |
| ·一维频谱特征 | 第78-80页 |
| ·高阶统计量与高阶谱特征 | 第80-82页 |
| ·瞬时频率特征及瞬时幅度特征 | 第82-84页 |
| ·脉冲星信号的瞬时特征优化 | 第84-87页 |
| ·瞬时频率-幅度特征的优化 | 第84-85页 |
|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二次优化 | 第85-87页 |
|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特征分类 | 第87-91页 |
| ·BP 网络识别模型 | 第87-88页 |
| ·BP 网络识别分类器设计 | 第88-91页 |
| ·数学仿真及分析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5章 基于X 射线脉冲星多平面能量观测的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 第93-107页 |
| ·引言 | 第93页 |
| ·多平面能量观测原理 | 第93-98页 |
| ·测量原理 | 第94-96页 |
| ·测量精度分析 | 第96-98页 |
| ·多平面能量测量的优化 | 第98-101页 |
| ·对称结构的算法优化 | 第99-100页 |
| ·测量精度分析 | 第100-101页 |
| ·数学仿真及分析 | 第101-104页 |
| ·多平面法在航天器相对姿态确定中的应用 | 第104-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第6章 基于脉冲星时差观测的编队飞行器间相对距离确定方法研究 | 第107-126页 |
| ·引言 | 第107-108页 |
| ·编队航天器间距离测量模型 | 第108-110页 |
| ·编队航天器脉冲星测量交互机制 | 第108-109页 |
| ·距离测量数学模型 | 第109-110页 |
| ·基于脉冲星相位相关的距离测量方法 | 第110-111页 |
| ·基于子空间旋转不变性的距离测量方法 | 第111-116页 |
| ·距离估计误差分析 | 第116-118页 |
| ·基于脉冲相关距离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 | 第116-117页 |
| ·基于子空间旋转不变性方法的距离误差分析 | 第117-118页 |
| ·数学仿真及分析 | 第118-124页 |
| ·脉冲相关获得相对距离 | 第118-121页 |
| ·利用子空间旋转不变性获得相对距离 | 第121-123页 |
| ·对比分析 | 第123-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 结论 | 第126-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8-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2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