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7-8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8-29页 |
1 附红细胞体病的起源与发现 | 第9-10页 |
2 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布和危害 | 第10-12页 |
3 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和培养特性 | 第12-15页 |
·附红细胞体的生活史 | 第12页 |
·附红细胞体的培养特性 | 第12-13页 |
·附红细胞体的分类 | 第13-14页 |
·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性和染色特性 | 第14页 |
·附红细胞体的形态 | 第14-15页 |
·猪附红细胞体的种特异性 | 第15页 |
4 附红细胞体的传播途径及病因学 | 第15-17页 |
·接触性传播 | 第15-16页 |
·血源性传播 | 第16页 |
·垂直传播 | 第16页 |
·媒介传播 | 第16-17页 |
5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 第17-18页 |
6 猪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病理变化 | 第18页 |
7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 | 第18-20页 |
·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红细胞膜改变 | 第18-19页 |
·猪附红细胞体冷凝素的作用 | 第19-20页 |
·猪附红细胞体对红细胞的病理损伤和对血液和红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 第20页 |
·猪附红细胞体引起免疫抑制 | 第20页 |
8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 | 第20-24页 |
·鲜血悬滴镜检 | 第21页 |
·血涂片染色镜检 | 第21页 |
·电镜检查 | 第21页 |
·补体结合试验(CF) | 第21-22页 |
·间接血凝试验(IHA) | 第22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22页 |
·荧光显微镜检查 | 第22-23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23-24页 |
·生物学和动物学诊断 | 第24页 |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 第24-25页 |
10 中草药防治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25页 |
11 常山、狼毒、骆驼蓬子三种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 第25-29页 |
·常山的药理作用 | 第25-27页 |
·狼毒的药理作用 | 第27页 |
·骆驼蓬子的药理作用 | 第27-29页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29-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材料 | 第29-30页 |
·方法 | 第30-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的判定 | 第33-34页 |
·三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附红细胞体体外药敏试验 | 第34-35页 |
·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动物模型 | 第35-36页 |
·中草药常山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 第36-37页 |
·中草药常山提取物对人工模型动物的药效试验 | 第37页 |
3 讨论 | 第37-41页 |
·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的判定 | 第37-39页 |
·三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药敏试验 | 第39页 |
·附红细胞体的易感动物与宿主特异性 | 第39页 |
·中草药常山提取物药效试验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